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7 17: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象形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及其成就;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其建筑特点。
2、比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两种早期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对教材有关插图的观察,了解其建筑风格。
4、通过课中题及课后的畅想天地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师生问答和教师生动的讲解介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
2、通过卡通问答,结合中国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文字产生的过程,认识到文字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性标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先人文化成就的尊重赞美和欣赏的态度。
2、通过介绍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3、通过文学、戏剧和建筑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荷马史诗》
《伊索寓言》
难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异同
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教学过程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各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发明的?这两种文字对世界语言文字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1、古埃及象形文字(板书)
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发明人:古代埃及人
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或概念。
影响:是后来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
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板书)
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发明人:苏美尔人
特点:用木棒和芦苇杆等做笔,用粘土制成半干的泥版做书写材料,把文摘刻在泥版上,木棒和芦苇杆等在泥版上刻画落笔后笔画极似楔形,故称楔形文字。
影响:是两河流域众多民族通用的文摘,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古希腊的科学家(板书)
提问:古希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科学成就是什么?从中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
1、毕达哥拉斯(板书)
成就:提出勾股定理。
说明:毕达哥拉斯在音乐、天文、哲学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贡献,如首创地圆学说,认为日、月、五星都是球体,浮悬在太空之中等。
2、亚里士多德(板书)
成就: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说明: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集大成者,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对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合理的估计。在哲学方面他创立一个新的哲学学派,后世称为逍遥学派。
3、阿基米德(板书)
成就:发现了比重原理、杠杆原理;发展了机械学;确定了许多数学计算方法。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阿基米德定理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指出,漂浮在流体表面或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所受的重力。同时可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举出现实社会中运用比重原理、杠杆原理的实例来。
三、文学和戏剧(板书)
提问:古希腊文学戏剧的突出成就表现何在?你能讲出其中一些精彩的故事吗?
1、古希腊文学成就(板书)
史诗:《荷马史诗》、寓言:《伊索寓言》、戏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王》
2、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板书)
提问:《一千零一夜》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你能讲出其中一些精彩的故事吗?
教师指出:《一千零一夜》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渔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四、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板书)
提问:你能说出具有代表性的阿拉伯建筑和哥特式建筑吗?这两种建筑的艺术风格个有什么显著特点?
1、清真寺建筑及其艺术特色(板书)
著名建筑:麦加克尔白神庙、奥玛雅大寺
特色:建筑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庭院,四周有带拱门的回廊,中心是圆屋顶的大教堂,而且用阿拉伯字母和几何图案将其装饰得华美壮丽。
2、巴黎圣母院及哥特式建筑特色(板书)
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特色: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外观形似高塔,屋顶正中是尖尖的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