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代寓言两则
郑人买履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2遍,根据书下注释,试着疏通文意,并将下列加点词解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
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度( )其足
吾忘持度( )
遂(
)不得履(
)
宁(
)信度
3、郑人买履》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5字左右)?
二、课堂研讨:
1、《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三、课后延伸: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①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②踊③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④望⑤,官员入文庙⑥,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注:①仉,zhǎng。 ②躃,bì,同“躄”,仆倒。 ③踊,跳。 ④朔,农历每月初一日。 ⑤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⑥文届,祭祀孔子的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此非所以居子也 所以:
②乃去 去:
③舍市 舍:
④遂居于此 遂:
2、翻译下列句子。①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
译文:
②此真可以居子也。译文: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4、从你积累的名言警方、谚语、俗语中选择几句来证明短文表达的观点。(两句或以上)
刻舟求剑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2遍,根据书下注释,试着疏通文意,并将加点词在书上标出并解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给下列划线词注音。
涉(
)江者
坠(
)于水
遽(
)契(
)其舟
不亦惑(
)乎
3、《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25字左右)
二、课堂研讨:
(2)你觉得《刻舟求剑》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3)《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
三、课后延伸: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