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7 17: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使这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农奴制限制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俄国在__________战争中的失败,加深了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2)时间:__________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__________,但必须高价赎买。?
(4)性质: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5)意义:促进了俄国__________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但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1853年,__________国强行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主权开始丧失,经济遭到破坏。?
(2)斗争过程:武士、商人、__________、新兴地主等组成__________派,1868年,倒幕派军队推翻__________统治。?
(3)明治维新?
①时间:__________年,明治政府开始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内容:消除封建割据,加强__________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__________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__________化军队;提倡__________,大力发展教育。
③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__________的危机。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
疑难突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原因?
剖析: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但他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到了非废除不可的地步。1853—1856年,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俄国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的根源又是农奴制的存在,它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俄国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这场战争使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对农奴的剥削。战争的失败又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战后农奴反抗斗争风起云涌,1858—1860年,俄国发生了近300起农奴起义,农奴起义实质上是“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斗争。当时的严峻形势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石——农奴制正面临灭顶之灾,继续保存农奴制,将会导致沙皇统治的垮台。所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问题探究
问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相同点:①19世纪中期,日本是闭关锁国的国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关系逐渐形成;俄国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发展。②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内容: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④结果: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⑤局限:对外侵略扩张,国内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同点:①背景:日本是国内资本主义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俄国则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内容:日本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③总目标: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俄国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建立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典题精讲
例1俄国1861年改革与彼得大帝改革的根本不同点是(
)
A.自上而下的改革
B.代表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C.有利于社会进步
D.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要求通过对俄国两次改革的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点。A项是改革方式的比较,两者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故可排除。B项实际上是根本目的的比较,两次改革的目的相同,可排除。C项是作用的比较,两次改革都利于社会的进步,亦可排除。D项?也属于作用方面的比较,但彼得大帝改革没有触及俄国农奴制的基础,因而未改变社会的性质;而1861年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D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D
绿色通道对俄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要注意从内容、性质、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尤其要深刻认识它们在性质上的不同。彼得大帝改革是封建国家的改革,而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例2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过:“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材料解析题,要求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作出回答。既然这是明治元勋的一段言论,那么就要联想到明治维新的内容和作用。材料观点很明确,再联系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中“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这一点,不难得出最后的结论。
参考答案:国之强弱起因于是否工业立国。
知识导学
资产阶级改革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种形式,包括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此外,17世纪末俄国彼得大帝也进行了一次改革。对于日俄的两次改革,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目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时间是1861年,改革者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内容是农奴获得有条件的人身自由。这次改革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是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改革的主要力量是倒幕派,改革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内容以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化军队、大力发展教育为主,改革结果是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疑难导析
应把握以下几点:①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强国,但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农奴制度。②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③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问题导思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在背景、内容、性质、目的、结果及影响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和不同点。解答时,也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这两次改革的认识。?
除了左面提到的几个方面以外,也可以从具体细节上进行比较,如对解决土地问题不同方法的比较等。
典题导考
典题变式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改革前面临外敌入侵
答案:D
典题变式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 (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A
典题变式1861年俄国改革时的皇帝是(
)
A.亚历山大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彼得大帝
D.叶卡特琳娜
答案:B
绿色通道材料解析题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题型,学习过程中,应加强阅读材料能力的训练,把握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解答时,注意回归材料,回归教材。
典题变式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各地创办了许多小学,教师上课时都西装革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典题变式明治维新中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首先剥夺藩主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后来又“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知事由中央任免。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A.沙皇专制统治
B.农奴制存在
C.遭受外国殖民侵略
D.国内市场狭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应根据史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使俄国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因此,B、D两项可以排除。沙皇专制统治,使俄国在社会制度上也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它也是俄国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C项的说法与历史不符,因此不属于俄国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的原因。
答案:C
2.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这块土地的获取方式是(
)
A.高价赎买
B.无偿分配
C.资产抵押
D.移民垦荒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签署的法令中规定: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因此,正确答案应为A项。
答案:A
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其意义主要是(
)
A.维护了沙皇统治
B.使农奴获得解放
C.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维护了社会稳定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的理解。1861年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此,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D两项的说法不是最重要的意义,B项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农奴并没有获得真正解放。故正确答案应为C项。
答案:C
4.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友好
B.扩张侵略
C.开放开明
D.闭关锁国
思路解析:扩张侵略是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对外政策,和平友好与开放开明不属于日本的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故正确答案应为D项。
答案:D
5.日本的倒幕派不包括(
)
A.资本家和商人
B.将军
C.武士
D.新兴地主
思路解析:日本的倒幕运动是要推翻以将军为首的幕府统治,将军不可能成为倒幕派。实际情况是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倒幕派。
答案:B
6.(2006全国中考模拟)下列不属于日本明治维新任务的是(
)
A.实现近代化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实现资本主义化
D.保证国家的独立
思路解析:A、C两项本质上是一致的,保证国家独立也是明治维新的目的,而B项是明治维新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B项不是明治维新的任务。
答案:B
7.(2006历史课改实验区中考模拟)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的原因是(
)
A.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B.自上而下的改革
C.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路解析:两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操纵改革的都是封建统治者,他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肯定会改变一些东西,但也要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和自己的统治得以延续。所以,两次改革都不彻底。
答案:B
我综合我发展
8.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开化的同时,鼓吹“忠君”“爱国”,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说明题,命题意图在于培养辩证分析事物的能力。解题时要从“忠君”“爱国”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既要说明在当时的作用,也要分析对后来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明治维新时宣扬的“忠君”“爱国”在当时增强了日本的民族凝聚力,也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有利于改革措施的实施和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忠君”“爱国”连在一起,形成君主就是国家的观念,忠于天皇就是爱国;同时,对天皇的绝对效忠神化了天皇,使日本军队和臣民成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给亚洲邻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战争的创伤。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材料二:185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定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农奴得到的土地,按当时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农奴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的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看法。
思路解析:此题的命题意图是从背景和目的两个方面分析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解题时要紧扣材料,说明改革的背景和目的。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评价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3)1861年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为获得小块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0.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路解析:所谓“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农奴通过斗争推翻沙皇的统治,“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指的是由沙皇政府推行改革,维护自己的统治。由此可见,沙皇推行改革是为形势所迫,目的是保护地主贵族的利益。解答时,围绕这些方面,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工业革命。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农奴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在这种情况下,沙皇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改革,“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度过危机;二是继续顽固地维护农奴制,这必将导致农民“自下而上”地反抗,推翻沙皇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决定“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
我创新我超越
11.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进步。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