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丰富优美的语言。
2、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情感,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体会文学作品的真实情感,明白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理解亲近文学在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激起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本文的语言美在词汇富有清新之美,句式灵活多变而富错落之美,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意思又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预备练习
1、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门”是指 。
2、读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诠( )释 憧( )憬( ) 帷( )幕
真dì( ) 广mào( ) bì( )益
跌dàng( ) 肃mù( ) 斑lán( )
3、补全成语
移 化 开 大笑 情不自
喜 哀 五 十 危言 听
●课堂达标训练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前一个“世界”指
后一个“世界”指
2、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①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②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题目是□致文学□□
③如果你真实□真诚□如果你是……情不自禁的感叹。
●课堂提高训练
语段研读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占()……
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你把时间 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的思想无( )无束地漫游岁月达到长河,尽地 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你是现实的 ,是梦想的 ,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斑()的理想世界奇异的 。
1、据拼音写字。
( )wéi幕 热泪占jīn( ) 无jū无束( ) 斑lán(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段横线上。
供选择的词语:折光、凝聚、漫游、交汇、观赏、回声
3、语段中反复出现的“你”是指 ,这里运用了 修辞。
4、研读语段,说说语段是从哪个角度来赞美文学的。
▲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广袤 瞬间 热泪占襟 裨益 跌宕
2、判断下列词语书写的正误,有错误的在括号内加以订正
崇山俊岭( ) 拔动心弦( ) 深沉肃穆( )
无拘无束( ) 潜移默化( ) 千恣百态( )
3、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其中标题和第1至4段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第5至结尾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后者用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 。
▲课外强化训练
阅读诗歌《青春时节》:
当生命走到青春时节
真不想再往前走了
我们是多么留恋
这份魅力和纯洁
可是不能呵
前面是鸥鸟的召唤
身后是涌浪般的脚步
和那不能再重复一遍的岁月
时光那么无情
青春注定要和我们诀别
时光可也有意呵
毕竟给了我们
璀璨的韵华和炽热的血液
我们对时光
该说些什么呢
是尤怨
还是感激
1、请结合诗的语境,补全以下诗句,使语句上下连贯、流畅。
山中最美的,是盛开的鲜花; 最美的,是 。
2、给加点词注音
魅力( ) 璀璨( ) 炽热( )
3、“真不想再往前走了”是因为青春 ,“可是不能呵”又是因为青春 。
4、汪国真的这首诗是想启示我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丰富优美的语言。
3、学会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丰富优美的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体会这个特点应是重要的能力。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文学的语言来阐述文学,描绘文学的手法。作者 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
●预备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意思
①诠释—— ②憧憬——
③跌宕—— ④广袤——
⑤真谛—— ⑥危言耸听——
2、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 神奇的大门 一 精彩的文字
一 激动人心的喜剧 一 忠实的朋友
●课堂达标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你是广袤的大地土地,你是辽阔的天空。 ( )
②面对那些把你当作追名逐利的敲门砖,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
③你是现实的回声,是梦想的折光,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斑斓的理想世界奇异的交汇。 (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 文学,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 知识, 修养, 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增长、丰富、亲近,提高)
2、不管是 的,还是 的,不管是 ,还是 的,你都能有声有色的展现。(深沉肃穆、精微细致、缤纷热烈、壮阔雄奇)
3、仿照第2句写一个长句:
不管是 ,还是 ,不管是 ,还是 ,都 。
●课堂提高训练
1、指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为你打开一扇门。
②为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醉。
③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
④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回到教室,我得意的拿出那本《骄傲的小燕子》小人书,故意在我的同桌面前晃来晃去,后来干脆大声读起来,故事很简单,一只骄傲的小燕子,为是显示自己的口齿伶俐,非要同池塘边上的一只小青蛙比赛数数。结果呢,小燕子“一、二、三…”还没数到十,小青蛙已经“两五、两五”地数完一百了。书虽然很薄,但这是我的荣誉,我的骄傲,偏过头向身旁的小胖子:“你看不看?”
⑴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骄傲① 骄傲②
⑵联系上下文说说此段为什么要简述《骄傲的小燕子》的故事情节
⑶找出文中表现“我”得奖后的动作、神情的语句,说说“我”此时是 心理活动。
▲课堂检测
(一)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门”是指 。
2、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其中标题和第1至4段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第5至结尾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后者用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 。
(二)根据词义填上相应词语
1、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 )
2、真实的描写 ( )
3、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 )
4、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 )
▲课外强化训练
1、读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诠( )释 憧( )憬( ) 帷( )幕
真dì( ) 广mào( ) bì( )益
跌dàng( ) 肃mù( ) 斑lán( )
2、纠正错别字
千恣百态( ) 情不止禁( ) 拔动心弦( )
崇山俊岭( ) 刘览事物( ) 追名遂利( )
3、语段分析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就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①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这里的“高智商”是指
“野蛮”在这里是指
② 这不是危言耸听。
“这”是指
③ 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这”具体指
④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近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
。
⑤这段文字中反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帮助学生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让学生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赏析语句的最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大至国门,小至房门,林林总总;也有神奇的门,如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一扇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想把我们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这片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检查预习:
同桌间相互交流学案中“预习导学”部分,并将自己的错误进行订正,如果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的,老师进行讲解。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大比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方法如下:
班级以前后左右4-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确立评分标准,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
(师可适当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语文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朗读的基本要求有:
高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
快慢:十里长街送总理需缓慢,童话儿歌则可稍快。
轻重:这是我的钱包。
节奏:“她/对于我的/亲近文学/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啊。
在节奏中,段落的停顿时间最长,其次是句号和叹号问号,最次是逗号顿号。但是长句中的节奏划分十分重要。如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断与连:对于有些地方需要拖一下,绕梁三日,有些则干脆收回,不留余音。以后再讲语调和语气)
(二)整体感知
解题:
1、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提示同学要关注书下的注解)
明确:青少年读者(你是指将要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将要走近文学的人和爱好文学的人。也包括在座的我们自己。)
2、请你们告诉我题目中的“门”指的是什么。
明确: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门”则可理解是比喻的一种拟题方法。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类似的还有:人类的摇篮——海洋、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勤奋、历史的语言——化石
3、文章的题目特别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恰当的比喻,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还有人把一本好书比作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这种说法形象生动,同时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人们还把一本好书比作“窗口”、“阶梯”、“朋友”等等。
阅读课文1-2节,思考:
1.文章开头说“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这句话中的门是指什么?如何才能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
2.如果你的好朋友小华对这些“关闭着的门”毫无兴趣,你将如何来劝告他呢?(请结合课文来说)
师指导学生回答“口语交际”类的题目时的注意点:称呼、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气委婉。
答案举例:小华,你好。我们已是中学生,这是学习和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打开未知知识的大门,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千万不能做一个精神上的贫困衰弱的人呀,你说呢?
四、重点研习
1.阅读第4小节,说说什么是文学,打开文学之门有何重要作用。
师指导学生特别注意:段首句、中心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2.文中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你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3.这段文字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并把你喜欢的理由写在这句话的旁边(这叫“批注”)。
师:交给学生最基本的赏析语句的方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排比手法:增强语势,感情强烈。
反问:增强某些语气(反诘、诘责或质问),强调某某观点,突出某某情感,使语气强烈。
设问: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强调某某内容。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由于是中学第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示例展示批注赏析法的具体分析过程,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
示例:(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结晶”
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优秀文学作品同时代历史之间的联系,增加气势,增强说服力。
(2)阅读优秀的……大有裨益的事情
排比,生动形象的说明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用,增加气势。
(3)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感情的积累。
排比,具体全面地阐明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语气强烈。
4.学生齐读第4节。
五、课堂总结
《为你打开一扇门》说课稿
一、关于课文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课,之所以安排在首篇,目的是让学生通
过该篇文章的学习,对文学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学好语文。
二、关于目标
鉴于本课是开篇文章的特殊性,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遵循“小而精”的原则,即切入点小、目标性强、达成率高。因此目标定位为: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了解文学的必要性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三、关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针对本文文字优美的特点,大量采用学生自由朗读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朗读效果。并配备多媒体课件中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断或图片,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乐学的气氛中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通览全书。
第一个教学环节安排通览全书是为了让学生对初中语文课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正确认识小学与中学的不同,小学里学的大多是记叙文,中学我们则要广泛接触大量的文学作品,如何让这些文学作品在阅读之初,我们就能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呢?理顺书本的结构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学语文课本结构的严密性和合理性通过目录的浏览便能清楚。
二、文题解密,初步识文。
文章的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看到这样的文题学生便会在头脑产生产生一堆问题,如:为谁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怎样的门?我们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试想一下,带着这样一些颇有意思的话题进入到新课的学习,自然是一件乐事了?
任何时候的语文学习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生字词的把握,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所以在第一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要能做到文通字顺。
三、再读课文,分析内容。
在再读课文环节,学生已能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围绕课文的1-2节,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书中寻找答案,并在书中文字基础上,用自已的语言去归纳、去提炼。
四、朗读3-4段,分析课文。
3-4节是全文的重中之重,也是文章最关键和精彩的段落。从四个方面对文学进行细致的分析:(1)文学的特征。(2)介绍文学的内涵。(3)介绍文学的功能。(4)介绍文学的育人作用及不阅读文学作品的负面影响。关于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只要学生能答到边上,也就行了。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话题。要做到让学生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五、佳句赏析。
小学里面,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已能做到运用自如,中学阶段的学习则是让学生通过修辞手法的分析及句子的理解达到深化文章内容的作用。因此在开篇的文句的赏析中,要求不宜太难、太高,通过逐步引导,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六、课文总结。
没有总结的课堂不能称之为完整的课堂,任何一节课,都要有一个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零散的知识点在总结中得以全面的把握和梳理。
课件35张PPT。亲爱的同学们,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大至国门,小至房门,林林总总;也有神奇的门,如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一扇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想把我们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这片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5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 检查预习7. 听读课文9. 句段品析10. 疑难探究11. 板书设计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4. 拓展延伸15. 教材习题讲解4. 文体知识8. 整体感知12. 本课主旨16. 课后作业布置(重点)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能理解词语在课文中
的意思。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美好的情感。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提高阅读文学作
品的能力。(难点)21教育网 赵丽宏,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散文集《维纳斯在海边》《生命草》《爱在人间》,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21教育网 本文是语文出版社,天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存?文学卷》的序言,赵丽宏是该书主编。这篇序言就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选作初中语文课本六册书的首篇课文,也可看出编者的用意:引导我们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学好语文。21教育网 序言,又名“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著作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序 言21教育网 至于当作家,连做梦也没有想过。可是我对书却有着特殊的兴趣,自打识字开始,便能自己读小说。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读了《西游记》《水浒》《岳传》。以后,只要是有趣的书,拿到就看,而且速度极快,常常一天便能读完一部长篇。放一次暑假,往往能读完几十部长篇。这种大量的阅读,尽管是毫无目的、囫囵吞枣式的,却在无意中为我将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作者谈读书21教育网书籍为我打开了许多窗口,使我冲出狭小幽暗的天地,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当年就着一盏小油灯坐在破床上读书的情景至今想起来仿佛仍在眼前。这是我人生旅途中使人沉醉也使人怀恋的时光。我这时才真正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并且感到她离我很近,我可以伸手触摸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来重新塑造她。21教育网诠释 憧憬
危言耸听 浏览quánchōngjǐngsǒngliú21教育网pái( )huái( )
bì( )益
qián( )移默化徘徊裨潜21教育网衰(shuāi)衰弱
哀(āi)悲哀
衷(zhōng)衷心魔法记忆之口诀记忆法:不横不竖心悲哀(āi),中间一竖表衷(zhōng)情,中间一横表衰(shuāi)弱。
21教育网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徘徊、彷徨辨析:都有犹豫不决的意思。“徘徊”是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如:因为考得不好,小明放学后,徘徊在家门口,不敢回家。而“彷徨”是指走来走去,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如:就业形势的不景气,让许多大学毕业生感到彷徨。1.21教育网2.诠释:
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明。
3.缩影:
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4.结晶:
这里比喻珍贵的成果。
5.憧憬:
向往。
6.裨益:
益处。21教育网7.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无形中起了变化。例句:读书可使你的修养、素质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8.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例句:人类交叉传染禽流感病毒绝非危言耸听,各国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为你打开一扇门》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用斜线标出各句的朗读节奏。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21教育网1、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 【答案】青少年读者(你是指将要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将要走近文学的人和爱好文学的人。也包括在座的我们自己。)
2. 题目中的“门”指的是什么。21教育网【答案】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门”则可理解是比喻的一种拟题方法。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类似的还
有:人类的摇篮——海洋、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勤奋、历史的语言——化石21教育网【答案】课文围绕一个“门”字,先议论大门(1—2段):各种各样的大门。再初识文学之大门(3-4段):缩小范围,介绍自己对文学之门的理
解,认识文学之门。最后打开大门(5段):明确打开文学大门,便会有所收获。这三层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3.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文章的思路。21教育网1. 开头一段有何作用?
【答案】文章开篇设置悬念。世上哪来的无数的“ 门”?为何全“关闭着”?为何“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有那么大的差异?这些疑问引出写作对象,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1教育网2.作者说“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那么怎样才
能打开这些大门呢?
【答案】“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只要你对门里的
世界有探索了解的愿望,”你就能打开这些大
门。21教育网 第3段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初步点题,引出下文。
(由“无数”转到“一扇”,初步点题,写明这扇门是“文学”之门,从而引出下文。)3、21教育网找出第4段的中心句,并结合中心句给第四段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答案】(1)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2)层次:第一层(第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第二层(第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第三层(第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第四层(第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4、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代”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文学的内涵。21教育网5、“一个时代……的结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代”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文学的内涵。21教育网修辞作用二步分析法。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之一,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分两步:①明确修辞本身的作用,如比喻、拟人的主要作用是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生动。排比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势,加重感情。设问的主要作用是引起注意和思考等。引用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说服力等;②结合语境来分析。不要孤立、笼统地去说作用,要把修辞放到句子中具体分析。这里就是先明确修辞,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 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21教育网【答案】 “高智商的野蛮人”指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但不阅读文学作品,缺少修养缺乏情感的人。旨在让学生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7.“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三个词语能否
调换位置?为什么?21教育网【答案】不能调换位置,这三个词语之间是递进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前者是后者的基
础,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8.结尾段有何作用?21教育网【答案】结构上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中心,激励读者走进文学大门。
重难点小结21教育网 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这一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而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21教育网【答案】本文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打开”,全文围绕“打开”二字,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为思路,先由“门”引出话题,为下文引出文学这扇门蓄势;再转向文学之门,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最后激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这样逐层深入、层层递进,使读者渐入佳境。
〖=DM(〗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阅读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说明文,将例子、数字、比较对象等剔除;议论文,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 【难点探究】作者是如何构思文章的?第二部分(③④)
初识大门第一部分(①②)
议论大门 由门谈起,引出话题
第三部分(⑤)
打开大门?激励读者走进文学的大门为
你
打
开
一
扇
门文学的特征
文学的内涵
文学的功能
文学与现代人
的发展的关系 作者用精美的散文诗式的语言,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见解,殷切地盼望、鼓励青少年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以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1.构思巧妙。全文以“门”为线索,按照“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来结构全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2.综合运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加深了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如文章第4自然段“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优秀文学作品同“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生动地阐述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洒脱;文学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和细腻;文学是飘然不群的浪漫和奇丽;文学是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和真实。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为人性辟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锤百炼;文学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诗章;文学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来之笔。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意识;文学是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文学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
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之音…… 一、略。点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认识,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这篇课文的标题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醒目;二是恰当地运用了比喻;三是设置了悬念;四是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第二问略。
略。点拨:诵读时应先理解层次结构,在理解中记忆。抄写时注意字迹工整、美观、大方。二、三、读书
老舍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这类书可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犯无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杀些写这类书的人。我可是还没杀过一个,一来是因为——我才明白过来——写这样书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经死了,比如写《尚书》的那位李二哥。二来是因为现在还有些人专爱念这类书,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顶好,我看是不管别人;我不爱念的就不动好了。好在,我爸爸没希望我成个学者。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书不老老实实的当本书,瞪人干吗呀?我不能受这个气!有一回,一位朋友给我一本《相对论原理》,他说:明白这个就什么都明白了。我下了决心去念这本宝贝书。读了两个“配纸”,我遇上了一个公式。我跟它“相对”了两点多钟!往后边一看,公式还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们“相对”下去,它们也许不在乎,我还活着不呢?
可是我对这类书,老有点敬意。这类书和第一类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类书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我更糊涂。以我现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岁的时候,我现在满可以作圣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紧跟着就糊涂了;昨儿个晚上,我还挨了小女儿——玫瑰唇的小天使——一个嘴巴。我知道这个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两岁。第二类书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纸上没印着一句废话;懂不懂的,人家不闹玄虚,它瞪我,或者我是该瞪。我的心这么一软,便把它好好放在书架上;好打好散,别太伤了和气。
这要说到第三类书了。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譬如说《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大公报》——不知是哪儿出版的一本书——都算在这类里,这些书我也都拿起来过,随手便又放下了。这里还就属那本《大公报》有点劲。我不害羞,永远不说将要念。好些书的广告与威风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认那些广告作得不错,谁管它威风不威风呢。
“类”还多着呢,不便再说;有上面的三项也就足所证明我怎样的不高明了。该说读的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