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金字塔
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城邦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
“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些内容。
提问: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些国家吗?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指出各国的位置,指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预学】
一、古代埃及
1、位置:非洲
流域。
2、统一:约公元前
年。
3、国家性质:
国家。
4、都城:
。
5、最高统治者:
,掌握国家。
6、最大金字塔:
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王国
1、位置:西亚
流域。
2、统一:公元前
世纪。
3、国家性质:
国家。
4、都城:
。
5、统一者:
。
6、《汉谟拉比法典》: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灭亡:公元前
世纪被外族所灭。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
次大陆。
2、公元前2300年左右,城邦出现;公元前15世纪,
人建立奴隶制小国家。
3、种姓制度。
(1)形成时期:公元前1500年到前600年。
(2)四个等级:婆罗门、
、吠舍、
。
4、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古代
、古代印度、古
、中国。
【探究】
1、在《世界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金字塔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
【精导】
导学点1:古代埃及
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古代埃及国王为什么要修建金字塔?
3、如何认识金字塔的修建?
导学点2:古巴比伦王国
1、西亚两河流域在何时建立了奴隶制小国?谁何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2、《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何在?法典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
导学点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中,每个等级包括的社会阶层、职务权和义务是什么?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2、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中,哪些是统治阶级?哪些是被统治阶级?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3、写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及其文明形成有重大意义的大河名称。四大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到五六千年前,亚洲、非洲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古国,主要有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了解了它们进入奴隶社会的时间和建立统一王国的时间。这些文明礼貌古国在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提升】
一、单项选择:
1、历经历史风雨,下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和雕像,至今还屹立于(
)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埃及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其中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为谁修建的?(
)
A、图特摩斯
B、胡夫
C、图坦卡蒙
D、埃赫那顿
3、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意思是(
)
A、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国土范围
B、有了古代埃及的文明,人们才知道古埃及及尼罗河
C、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D、古代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4、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中央集权国家的国王是(
)
A、恺撒
B、汉谟拉比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6、《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
)
A、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B、奴隶可以任意杀死奴隶
C、奴隶制文明的重要体现
D、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7、电视剧《西游记》讲的是唐僧率三个徒弟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求真经的故事。其实,“真经”指的是佛家经典,“西天”指的是(
)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西域
8、在古代印度,国王、武士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门
C、吠舍
D、首陀罗
9、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B、下一等级的人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
C、不同等级的人不可以相互通婚
D、各个等级之间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10、陈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
①古代埃及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问题探究
1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某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
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和图片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部法典?该部法典谁制定的?
(2)从法典内容上看,它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3)这部法典从图片上看刻在什么地方?
(4)这部法典有什么历史价值?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