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学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学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7 18: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导学案编号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难点:分析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设问导读(一)半坡遗址
1、半坡遗址位于今
,它是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早期代表。2、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
的栽培,还会喂养家畜,会制作_________。3、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早先居住的一般都是
的房屋,是因为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遗址位于今
,它是我国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代表。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懂得了
的栽培,表明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河姆渡人也饲养家畜,还能
和使用多种捕鱼工具。3、河姆渡原始先民居住的房屋多为
的建筑,是因为
。(三)原始农耕的产生1、
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早期先民较早地掌握了

的种植方法。2、
长江下游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所以该地的先民较早地掌握了
的种植。3、南北先民当时都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
”二、互动探究1、读课本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回答:(1)猜想这件陶器的用途有哪些?
(2)盆上刻鱼说明了什么?彩陶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2、半坡和河姆渡先民居住的房屋建筑各是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这样的特点各有什么好处?半坡原始农耕文化和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三、整合总结
列表比较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所在地区代表区域先民从事的经济活动居住的房屋特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四、巩固提升1、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半坡聚落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聚落遗址2、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3、半坡人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用陶罐盛水
B、饲养家畜
C、穿棉布衣服
D住半地穴式房屋4、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可能吃的主食是(
)A、面食
B、小米粥
C、大米饭
D、玉米5、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文化有较大的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种族
B、体质进化程度
C、自然条件
D、生产力发展水平6、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可见世界人把中国认为是产瓷器的地方。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的居民(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7、促使原始人类定居下来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野果和野兽充足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了建造房屋8、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始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农具名),教民农作。请回答:(1)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可直接摘抄原文。)(2)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二
农业文明。它的起源就是水稻的起源。水稻的起源问题,成为近30年来国内外自然科学史学家、农学家研究关注的热点。以往,
专家、学者对稻作的起源意见分歧较大,随着近年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认识逐渐趋于统一。即水稻起源:中国早于印度。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七千年前的稻谷遗存,表明中华民族的
祖先早已学会了栽培水稻,对此前有关水稻起源于印度、水稻起源于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
看法,把目光纷纷投向中国的河姆渡。(3)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