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一第12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课件共40张PPT(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一第12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课件共40张PPT(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8 09: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日本:
朝鲜: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蓄谋已久爆发农民起义(东学党)朝鲜与中日战争有什么关系?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战争的经过(1894-1895)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致远舰激烈的黄海海战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战争的经过3.战争的结局及影响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三: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改革比较在西方列强入侵、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加剧,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明治维新维护清朝统治以学习西方技术为主政治: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军事: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消极防御、
武器装备落后、军纪散漫等
①制度先进
②日本蓄谋已久内 因外 因(根本原因) 甲午战争后,
中日双方在日本马
关的春帆楼进行谈
判签约。日本马关的春帆楼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课堂设问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军费2亿两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加深掠夺,阻碍民资《马关条约》内容和危害:《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屠龙大会人人有份“相互协商”龙的挑战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进行军事改革戊戌变法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课堂设问(1)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锐和反洋教斗争的发展(2)过程:1898—1900,山东、直隶“扶清灭洋”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进步性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扩大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群众基础局限性“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惕性。“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义和团团民义和团团旗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
朝的改革运动。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只能更加落后。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课堂设问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2.八国联军的侵华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根本原因: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慈禧太后光绪帝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2.八国联军的侵华3.《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人民更加贫困;
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制清府
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工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完全半殖民地化) 内 容影 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内 容影 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项目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程度1.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C2、《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1)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2)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造成国家财政困难(4)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
A、123 B、134 C、234 D、1234D3、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原因是
A 清政府安抚政策
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袁世凯疯狂镇压
D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4、“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
质问题是
A 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
B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 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
D 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5、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6、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 (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C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
《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
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
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