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学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学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7 18: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五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导学案编号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知道佛教的传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佛教的传入。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设问导读(一)丝绸之路1、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
。2、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政府在该地设立了
。3、丝绸之路从
往西,经
,越过今
,运到
,再运


(即古代罗马)。
(二)佛教的传入1、佛教起源于
,宣扬

,劝人“
”为来世造福。2、汉明帝时,在洛阳建造了内地第一座寺庙——“
”。二、互动探究1、解释丝绸之路的概念及作用:2、佛教东传对中国的影响:三、整合总结
丝绸之路
路线
人物
影响
佛教的传入
白马寺
起源地
宣扬
影响四、巩固提升1、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
)A.大秦
B.匈奴
C.大宛
D.楼兰3、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4、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5、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1)
西汉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么?(2)试从与西域建立外交、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张骞通西域的贡献。(3)你认为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意见。史料链接丝绸之路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丝绸之路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的佳话和传说。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以精美实用的丝绸,欧亚各国人民也同样回报了各种中国的需求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