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三国鼎立 学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三国鼎立 学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7 18: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七课《三国鼎立》(第一课时)
导学案编号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第17课
三国鼎立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赤壁之战,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小说与史实的区别。
一、设问导读(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爆发了
大起义,使东汉
;中原地区出现
,给人民带来
。2、
年,曹操率领2万人在
击败袁绍10万大军,基本
。这就是著名的
战役。特点是
。3、曹操统一北方的同时,南方出现的两支主要武装力量是

。(二)赤壁之战1、208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企图
。刘备与孙权的对策是
。2、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
相拒,进行了著名的
战役。结果
取胜,
战败。此后,刘备
,孙权
,三分天下的局势开始出现。二、互动探究材料一: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数倍,曹军战局很不利。此时曹军粮草又告罄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enda. / q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更是雪上加霜。袁绍的谋士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曹操此时正在睡觉,但他一直没有睡着,军情紧急啊!这时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两人交谈中,曹操把粮草将尽的实情告知。许攸于是说出袁绍重地乌巢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enda. / q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袁绍军顿时大乱,袁绍战败,这一战就成官渡之战的转折点。郭嘉也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操的重要谋士,他在历次重大战役中总是临敌制变,常出奇策,因此深受曹操重用。郭嘉病逝之后,曹操竟说:“苍天如此不仁,竟夺我郭嘉,呜呼!”材料二:赤壁之战时,曹操骄傲轻敌,忽视了自己军队因长途奔袭十分疲惫、不习水战、军中流行瘟疫的弱点。孙刘联军人数虽少,但面临存亡关头,同心协力与敌作战。周瑜部将黄盖诈降,曹操中计。黄盖率10艘装满柴草油脂的小船,纵火引燃,顺风冲向曹军大船。大火烧着曹军船只,又延烧到岸上的曹军大营。孙刘联军趁机猛攻,曹操兵败,退回北方。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胜利与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赤壁之战对当时的社会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有人说曹操是奸雄,有人说曹操是英雄。结合材料与所学所闻你赞同怎样的观点,理由如何?三、整合总结1、通过学习备课内容,我们发现三国鼎立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2、三国鼎立的形成与两次重要战役有关。时间战役名称交战双方结果与影响四、巩固提升1、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魏、吴、蜀 B.魏、蜀、吴C.吴、蜀、魏
D.蜀、吴、魏2、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4、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5、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相比较其共同点是(
)A、交战双方相同B、特点都是以少胜多C、刘备都参与了两场战争D、胜利者都是曹操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A.于禁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7、分析探究题材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提起这些词,一个历史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 / gushi / mingren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名字似乎就在我们的嘴边呼之欲出--张飞。这样的豪侠形象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与小说《三国演义》的流行分不开关系。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手持丈八蛇矛,鞭打督邮,喝断当阳桥,智擒严颜成为人们易于且乐于接受的一个形象。但在历史的真实中却不是这样。例如鞭打督邮的史实是刘备所为。因为镇压起义军有功,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但朝廷有令: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刘备队不巧成了被淘汰精简的一批。这种打击让有着雄心壮志的刘备无法接受,于是冲动之下把督邮绑起来鞭打了一番,便和关羽张飞二人一同弃官逃亡,从此流离周旋于诸雄之间:公元191年,三人投奔公孙瓒对抗袁绍;三年之后,他们又驰援陶谦,受邀接纳徐州;两年以后,在袁术和吕布的联合计谋下,他们又不得不放弃一切,投奔曹操;紧接着衣带诏事发,他们又只好逃跑到袁绍的地盘上。以上述材料为例,分析探究张飞的文学形象与史实不一致的原因。史料链接赤壁之战的各方兵力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赤壁之战的参战人数并不是《三国演义》说曹军有83万,实际没有这么多。曹操南下中原部队15-16万人,新收荆州降兵7-8万人,孙刘联军为周瑜军3万人,刘备军2千人。
复备
第十七课《三国鼎立》(第二课时)
导学案编号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第17课
三国鼎立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不同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设问导读(一)回顾与提高1、东汉末年发生的是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最终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出现的三股政治军事势力分别是什么?2、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谁?其结果和影响如何?3、赤壁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谁?其结果和影响如何?(二)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1、阅读教材P98完成下列三国鼎立形成表。时间人物国号都城2、曹操通过

,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使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3、诸葛亮治蜀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积极发展蜀汉农业,大力开展
,修浚了
,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使蜀汉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其二是平定南中叛乱,方针是
,影响:不但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也
。4、三国时期孙吴对江南进行了开发,治理举措其一是征服山越,强者
,羸者
;其二是大力发展工商业,如
最发达;其三是发展海上交通,230年孙权派
航海到达
,这是迄今所知中国历史上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二、互动探究1、材料一: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材料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阅读上述材料后,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关于诸葛亮的论述有何相同点?两则材料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有何不同呢?(3)请你联系所学知识阐述自己对诸葛亮的看法?2、讨论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合久必分的历史宿命还是历史的必然?三、整合总结四、巩固提升1、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3、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8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自比“烈士”,他是A.项羽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5、某班排练三国历史剧时涉及到了著名的人物曹操和诸葛亮。假如你是编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你会为曹操诸葛亮的出场准备哪些剧情?史料链接
曹魏在曹操之孙以后司马懿家族逐渐控制了曹魏朝政大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魏元帝禅让帝位,自己称晋武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进攻蜀汉,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投降。孙权病死之后,吴国出现不稳定,孙权的孙子孙皓成为最后一位皇帝,孙皓是有名的暴君,吴国终于在280年被西晋灭亡。
复备
三国鼎立形成
军阀混战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