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 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 的形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为把节是什么的。散文火把节之歌13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4. 相关资料5. 检查预习6. 听读课文8. 句段品析9. 疑难探究10. 板书设计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3. 拓展延伸14. 教材习题讲解7. 整体感知11. 本课主旨15. 课后作业布置(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21教育网 王充闾,笔名汪聪,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中国作协委员。
其作品《柳荫絮语》获1989年辽宁省文学创作“丰收奖”一等奖; 散文《长岛诗踪》、《情满菊花岛》分别获1991年“五彩城”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1993年人民日报“中国匹克” 杯精短散文征文一等奖;散文集《春宽梦窄》1997年获东北三省作协联合举办的“东北文学奖”一等奖,1998年获全国“鲁迅文学奖”优秀散文作品奖。21教育网 本文是2006年作者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记录彝家古老的祭火节的文章,是作者到凉山采风时写的。21教育网 凤凰涅槃一说出自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非中国古代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并无凤凰会浴火重生的说法。郭沫若先生所作诗歌《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其实是指西方传说中的不死鸟(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郭沫若以西方不死鸟的传说为素材,通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表达了彻底埋葬旧社会、争取祖国自由解放的思想和自己对自由、平等、和谐的新社会的无限向往。凤凰涅槃21教育网cuìyítuòhāohèhéhuóhuòqìngmìcuánpánchāchāichà淬水 彝族 唾沫 蒿秆
五道箐 寻觅 攒聚 涅槃
和颜悦色 应和 和面 和稀泥
差役 差别 差劲 参差cī21教育网吞shì( )qí dǎo( )
áo xiáng( )噬祈祷翱翔21教育网1.淬水:
文中指将水泼在烧烫的石头上。
2.吞噬:
吞食。
3.祈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4.硕大无朋:
形容无比的大。例句: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想象成一块硕大无朋的磁石。21教育网5.德高望重:
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例句:张爷爷知识渊博,待人和气,可以说是德高望重的人。
6.兴致勃勃:
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例句: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春游地进发了。
7.全神贯注: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例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21教育网8.攒聚:
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攒聚、聚集辨析:二者都有“聚在一起”的意思。不同点:“攒聚”是指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只能指具体的人或物。如: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千姿百态。而“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或精神。如:节假日,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
9.漫山遍野:
遍布山野,形容很多。例句: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叶。 21教育网10.循规蹈矩:
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例句:他很老实,一向循规蹈矩,没有乱说乱动的行为。
11.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句: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1.用双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21教育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答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21教育网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 “火把节之歌”具有双重含义,既指火把节上所唱的歌曲,又是对彝族人民淳朴的民风和热烈奔放、充满活力的民族精神的歌颂。
21教育网标题含义分析法。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做此类题的技巧是抓住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有的形象地暗示主题,有的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标题往往能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因此,标题除了表层含义外,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21教育网2.第3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火在彝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答案】①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 ②严禁人畜践踏与跨越火塘;③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在家要挂在屋壁上方,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
21教育网3.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答案】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 、
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
21教育网4.第5段最后一句的插叙有什么作用?【答案】此处可运用插叙作用分析法分析。
这里插叙火把节的来历,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并为下文具体描写火把节活动作铺垫。21教育网5.第6段描写火把节的场面有什么作用?【答案】
①渲染了节日的热烈氛围;
②为下文表现彝族人民的精神作铺垫。
21教育网6.第7段中选美的标准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答案】
不能调换顺序。因为选美的标准是递进的关系,越往后越显得重要。21教育网内容能否调换顺序解题法。
解答该类试题的思路为: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②理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等),若调换后,逻辑被打乱,则不能调换。21教育网7.第8段的最后一句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议论,揭示火把节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彝族人民生命力的旺盛,表达了作者对彝族人民的热情歌颂。21教育网8.第9段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答案】引用歌词表达了彝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和向往,也表现了火把节的象征意义。
21教育网9.第10段引用古诗句有什么作用?【答案】引用元朝诗人文璋甫的《火节》中的诗句,既照应了文章标题“火把节之歌”,又诗化了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21教育网10.第12段狂欢精神指什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又指什么?【答案】狂欢精神指欢乐、豪放、激情;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指平安、快乐、积极向上。
重难点小结21教育网 火把节不仅表达着彝家人的淳朴善良,还象征着彝家人勤劳勇敢的品质。这一部分不仅内容吸引人,写法也很独特。作者采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文中多次出现“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这个句子,充分地表达了彝家人的热情。21教育网【答案】这里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照应了上文“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渲染了火把节活动场面的壮大,为下文揭示火把节的精神内涵作了铺垫。
1.【难点探究】怎样理解《火把节之歌》中的“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21教育网【答案】本文充分展现了瑰丽多姿的彝族民俗风情,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火的敬畏,对英雄的崇拜,对丰收的渴望,对美德的继承,对红红火火快乐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2.【难点探究】本文充分展现了彝族的民俗风情,阅读全文思考:全文体现了彝族人民怎样的精神世界?火把节之歌写火在彝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
地位(③④)
交代火把节的来历(⑤)
介绍火把节活动之歌舞表演、
选美活动(⑥⑦)
揭示彝族人民的精神特质(⑧)
介绍火把节活动之游行、祝福
(⑨⑩)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①②)揭示火把节的精神内涵。( ? ? )介绍火在彝族
人民心目中的
神圣地位、火
把节的来历及
火把节的活动。 作者通过对火把节来历的介绍和对火把节壮观场面的描写,揭示了火把节的精神内涵,热烈赞颂了彝族人民的狂欢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彝族火把节的喜爱和向往之情。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
如“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一句运用排比和夸张,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又很好地表现出火把节之夜热烈、壮观的游行场面。“燃烧”一词尤其精当,仿佛使读者看到了一幅大地在燃烧的图景,并使人感受到彝族人民在火把节之夜所迸发出来的如火般的激情。
2.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本文选材广泛,既有对火把节来历的交代(第5段),又有对彝族人民敬重火的生活习俗的介绍(第3段),也有对火把节场面的描绘。但都能围绕中心:表现彝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彝族的精神也正是火把节的狂欢精神,也就是欢乐,豪放,激情。同时也是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即平安,快乐,积极向上。一、二、1.“登高四望”总领全句内容,说明下面所写都是登高望到的具体情形。“漫山遍野”后写“到处都有”,既是对“漫山遍野”的总结,也是为了强调火把之多,突出了火把节场面的壮观。把一个个火把连在一起比喻成“金龙”,既紧扣景象的特征,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欢乐与激情。在“起伏游动”后写“浩荡奔腾”,连用两个语义相近的词,更好地突出了彝族火把节的狂欢气氛,声势浩大。2.这一句与句1“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相照应。因为漫山遍野都是火把,所以把河水与天空都映红了,因此作者说“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这组排比,渲染了火把节活动场面的壮大,为下文揭示火把节的精神内涵作了铺垫。彝族的审美观念注重外在美,身材容貌、穿着打扮、仪态丰采;但更注重内在美,注重平时的道德品行以及对待长辈的态度。
彝族的审美观念对于美化社会风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告诉我们平时要注重品德修养以及善待长辈,这样有利于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示例: 做一个美少年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一条真理。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作为有着最强生命力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国家雄于地球,使我们的国土不再被人侵占,使我们的同胞不再被人骂为东亚病夫?三、 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奉献我们的辛劳和智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发出的呐喊,一个国家只有年轻一代强盛,国才能强盛;只有年轻一代雄于地球,国才能雄于地球。我们不正是朝阳、不正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让我们做一个振兴中华的美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