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政治史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经济史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思想史关系?1、一定时期的思想是那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分析某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2、新思想、进步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分析某种思想产生的影响)单元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实践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前551-479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出生没落贵族家庭,30岁开始创办私学,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才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弃官,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晚年他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事业。整理出《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1、时间:
2、地位:
3、主要经历:春晚鲁国人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分三段“仁”、 “礼”1、思想核心:(1)“仁” ------ 仁者爱人统治者:平常人:怎样做? P2教材统治者: 要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平常人:理解体贴他人,和谐人际关系
行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百姓--自己亲人、其他人孔子政治思想1:以“德”治国,重视教化“仁”、 “礼”1、思想核心:(2)“礼” ------ 克己复礼A 含义:B 主张: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正名,恢复周礼 C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秩序材料:孔子对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天子才能享用的8排64人规格的乐队在庭奏乐舞蹈大为不满,感叹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政治思想2:以“礼”治国,维护周礼2、哲学思想:3、教育思想:怀疑鬼神,重视人事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论语·第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考:孔子在文化教育领域的贡献有哪些?②整理典籍,保存文化遗产。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③创立儒家学派,对中国影响深远;① 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积累宝贵教育思想;1、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以后经历到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3、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可终日。” 1、 “仁” “礼”学说为何在春秋晚期不受诸侯国君的欢迎呢?2、为何儒家思想能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孔子故里。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 学。科。网2008年祭孔大典的精彩瞬间大型史诗电影《孔子》孔子在柏林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 春秋楚国人
☆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老子博学多识,精通礼法,熟悉各种典章制度。孔子曾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的知识。
2、《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到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1、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哲学思想特点: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 高下、难易、贵贱等。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2、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1、哲学思想(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2)特点: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2、政治思想(1)主张:“无为而治”、“愚民政治”(2)影响: 积极、 消极儒家道家仁、礼、
为政以德改良政治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复习巩固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老子》名言欣赏:——老子《道德经》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名言赏析 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十四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孔子周游列国①.兴办私学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72人)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