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7 21: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
(2)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二、课内阅读。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请您想像有……那就是这座名园。”)
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⑵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艺术无国界)

三、课外拓展。
圆明园祭
冯峥
(1)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2)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3)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⑶
(4)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⑷
(5)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6)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7)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8)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9)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10)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11)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12)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13)这是历史的悲哀!
(14)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15)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16)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17)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18)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2.第(4)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3.第(6)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什么?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一种怎样的心情?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5.从全文看,第(14)节中的“他们”是指什么人?
6.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7.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基础知识
1. (1)骇 曦 瞥 剪 (2)缭
2.B
二、课内阅读
1.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2.(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4.⑴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
⑵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发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
三、课外拓展
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 2.雨果 
3.抒情;悲伤的心情; 
4.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5.慷慨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6.作者持否定态度。 
7.如:读史使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