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信 客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诘(jí)问??????吊唁(yàn)????猝(cù)然
B.伎(zhī)俩????? 噩(è)耗???? 号(háo)啕
C.焦灼(zhuó)?????接济(jì)???? 戚(qī)容
D.稀罕(han)???? 末梢(xiāo)???? 昏厥(jué)
2.从下面备选词组中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
三十年信客生涯,(??? ),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 )。四乡敬重,(??? ),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备选词语:a.众口传颂 b.桃李芬芳 c.风尘苦旅 d.艰辛备尝 e.任劳任怨
二、课内阅读。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信客为什么不能常去看望老信客?
?
2.试概括第3、4段的内容,并思考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信客的?
?
3.如何理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
4.上面选文的内容反映出信客的哪些品质?
三、课外拓展。
一诺千金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竞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惶惶忽忽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昌桥帮菜家推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想到竞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2.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从全文上看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句子,请摘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4.假如你是文中“我”的女友,看到此文后,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描写出来。(50字左右)
5.文中“我”对女友失约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10.信 客
一、积累运用
1.C(A.诘—jié? B.伎—jì ?D.梢—shāo) ?
2.c d e b a
二、课内阅读
1.因为他实在太忙,也怕因为去看望老人,而叫别人苦等。?
2.这两段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情。这是从信客所承受的痛苦的角度来表现信客的。他不仅繁忙,承担着众人的嘱托,而且承担着不应承担的委屈,承担着无端的怀疑、猜测。?
3.信客的职业特点就是传递消息,把亲人的音讯传递给对方,有喜有忧,有福有祸,当然也包括着噩耗。所以作者把这些都比喻成“重担”,担在了信客的肩上,说明信客的责任重大。?
4.任劳任怨,仁义热心,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三、课外拓展
1.借钱男生:信守承诺;孝敬母亲。
两个少年:坚守承诺;不畏困难。
我的女友:不守诺言;畏惧困难。
2.A.目的:(1)突出诚信的主题。(2)含蓄地批评成人的失信,不守诺言。(3)赞扬孩子的真诚守信。B.写作手法:对比(或衬托,或映衬。)
3.如:摘抄: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借钱男生兑现承诺后的喜悦、欣慰之情。摘出的句子要生动形象,具有深刻内涵。只要能够抓住内容、语言和写法等方面中的一点,紧扣句意进行分析即可。
4.略(紧扣描写对象和情境,描写生动、形象;扣住描写对象和情境,描写具体。)
5.态度:责备(或批评或不满或埋怨)
看法:认同作者的态度。
理由:(1)认同作者的态度。人应该信守承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2)否定作者的态度。应宽容地对待别人,不要过于苛责别人。(3)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态度。自己应信守诺言,但不必对别人求全责备。答出其中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