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7 声声慢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7 声声慢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7 21: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如梦令 ?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 声 慢李清照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整体感知:一、听配乐朗诵,仿读模声,由声入境二、概括上片、下片的主要内容。寻觅寄托不得借酒浇愁独坐窗下无心摘菊赏菊思 思
夫 乡国 家
亡 破风送雁声雨打梧桐愁
三、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展开联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词
的内容。 细读名句,揣摩意境,品味语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细读名句,揣摩意境:怎么寻觅?寻觅什么?为什么寻觅?寻觅结果如何?(客观、主观) 
 
品味语言:开头十四字,七组叠词,历来受词家称道,成为词史上语言运用最为独特,最为成功的经典之一。 那么到底妙在哪里呢?  点评:
 首先,形式上具有独创性。其次,音律协婉,与感情相契。其三,选词精当,内涵丰富。七组叠词从动作、环境、心理几方面,由内至外,由浅至深,细腻表达了孤寂凄惨之愁。奠定全诗哀婉凄凉的基调。
是不是叠词用得多就好? 元人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词家评:“丑态百出。”理解意象,把握情感找找诗中意象,说说自己的理解。
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结论:秋风渲染愁情雁阵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由雁你想到了什么?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因见一雁被杀,另一雁鸣而不去,投地而死。于是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拓展:雁在诗词中有哪些内涵?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相思之苦 )
2、鸿雁传书 怀远思乡你知道鸿雁传书的故事吗?
诗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感情? 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天,大雁南飞。飞到哪里不再继续向南呢?一说是衡阳,湖南省衡阳市衡山有回雁峰,雁飞至此而止,不再南飞,待春而归。离家在外的人,最看不得鸿雁的南飞或北飞。所以,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或征夫,或迁客)思乡的感情。 3、归雁衡阳 思乡
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飘泊孤苦 )
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思友人)
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或怀人念远,或睹物思乡,或自伤孤寂。 4、孤雁失群小结雁的内涵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联想雁的内涵,它都离不开怀远思乡孤寂的意义。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追问:这是一只雁还是一群雁?
怎么理解“正伤心” ?
黄花黄花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评: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描述内容,感悟意境。菊花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已经憔悴。如今又有谁有摘取的兴致呢?
思考:从“如今有谁堪摘”,可以看出李清照很喜欢黄花,也常摘取黄花。但为什么现在没心思摘取呢?
过去喜欢,原因是:     
如今无心摘取,原因是: 点评:过去赏菊摘菊是因为喜欢菊花淡雅美丽,更因为赏菊摘菊有赵明诚(丈夫)的陪伴,是件甜蜜高雅的事。如今无心摘取,一方面是客观原因,菊花凋谢枯萎;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经历国破家亡夫死逃亡南方一系列人生遭遇,身心憔悴,老境凄惨,又有什么心情赏菊,更不用说摘菊妆扮了。菊花凋零枯萎与词人伤心憔悴相互对照,产生了伤花怜己,情景交融的效果。拓展:黄花《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端正好》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晏几道 评:菊花是秋天最常见景物,而且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
所以菊花最能体现季节特征,在诗词里常用来表现凄凉
的意境,烘托离别相思之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似曾相识让你想起谁的词呢?梧桐、雨梧桐、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描述内容,感悟意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好不容易挨到黄昏,却下起绵绵细雨,细雨打湿梧桐,能听到雨滴从梧桐叶上滑落的轻微的滴答声,那滴答、滴答的响声恐怕一直要到天亮吧。思考1、“点点滴滴”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角度) 视觉、听觉,不仅感受到雨滴梧桐的形象还感受到雨滴落的声音。一点一滴 微弱的雨滴声反衬夜的寂静漫长,从中,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彻夜难眠的孤寂凄苦之情。2、“细雨、梧桐”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特点?有什么作用?渲染了凄清之境,增添孤寂愁苦之情。比较易安词前、后期风格同样写愁,《醉花阴》与《声声慢》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往年之作。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原因)
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往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情感) 意境也不同。 《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出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诗词鉴赏技巧点拨:一、知人论世。二、诵读,整体感知。三、解读意象,领悟意境。四、品味语言。鉴赏准备鉴赏要点 作业:
一:请将《声声慢》这首词演绎成现代诗歌或散文。二:熟背两首宋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