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人类——南方古猿
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将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该亚的传说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厄瑞斯忒的传说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人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头像》了解人类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像画”等,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介绍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思考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养成唯物史观,培养
其崇尚科学的精神。
②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养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
教学重点: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思考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一年级所学的有关内容。提出下列问题:①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 ②你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③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许多神话传说,但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科学家们主要是通过研究考古发掘出来的古人类的骨骼化石等,来认识人类起源的。那古猿又是怎样来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教学新内容
一、人类的起源
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指导学生看课本《人类的出现》图,了解“水母一无脊椎动物——鱼类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一人类”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境内最早的古猿——元谋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有关南方古猿生活的时间及所在的大洲等情况。从其头骨、脑容量、脑结构对比《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及黑猩猩的头像,再进一步分析: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说明南方古猿处在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将南方古猿与元谋人进行比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较早生活的地区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答案供学生参考: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不会制造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为什么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呢 我们可以这样体验一下:当我们想画一所房子时,头脑中已有了房子的图像,我们就按照头脑中的图像来画房子。猿人在制造工具时,也是按头脑中的图像进行的。这种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人特有的本领。因此,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随着脑力和生产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现代人产生了。人类的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地方,也都发现了早期人类的化石和遗址。
教师提问:人类的分布范围是怎样逐步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 然后指导学生看课本小字,了解人类随着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逐渐到从未涉足的地域生活。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又相对隔绝,主要的种族逐渐形成。
3、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教师指出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肤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思考课中题:“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有关地理知识思考人种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师指出: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肤色有深有浅,皮肤中的色素细胞越多,肤色就越暗。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在热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人的毛发和鼻型等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非洲黑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在炽热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样有利于御寒。教师指出,从人种形成的原因看,西方国家某些人的种族优越论是错误的。
学生看《世界人种分布图》
(可在七年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理教材上找到),了解
三大主要人种的分布地区。提问:美洲的黑人是怎么来的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
认识到人种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
还有历史原因,并指出世界上的人种,
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二、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形成原因及特点
原因:在当时险恶的自然条件下,个人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单独生存,只能维持群居的生活。妇女在生活中占
据着主导地位.能主动
地使用火。并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有了原始的农业,人们共同劳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加深学生的印象。指导
学生看卡通问答,并思考课后温故知新习题,认识原始农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
巨大作用。
2.学生看该亚的故事,了解该亚的故事,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神话,如中国的女娲。
三、父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师要求学生看课本,整理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随着生产的发展,男子逐渐取代了妇女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特点:以父系的血缘为纽带。财富增多,出现私有财产。
2.厄瑞斯忒的故事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小字提示的故事,加以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编,然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教师总结指出,今天的人们一方面是根据考古发现,另一方面是依靠神话传说对原始社会进行研究探索的。
小结
归纳本课的基础知识,从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等认识到劳动、生产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从人种的形成、原始农业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记: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金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塔
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三个文明古国的概况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②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 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即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第二个问题要一下解决有困难,提示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学完之后再来总结,以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新内容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提问:尼罗河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样
教师介绍尼罗河的情况,突出其定期泛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希罗多德称埃及为“尼罗河的赠礼”,说明尼罗河为古埃及人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并带来了发达的古代农业。公元前6000-5000年代,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种植了大麦、小麦等农作物,饲养猪、牛、羊等牲畜,并且已有了铜器。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埃及逐渐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两岸已出现了奴隶制小国,产生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2.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
提问:古埃及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何时 都城在哪里 ,
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美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奴隶制国家。传说他在决战胜利的地方建立了白城,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今开罗以南)。古埃及的国王叫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等一切大权,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物。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提问:
①为什么叫“金字塔”
②为什么古埃及的国王热衷于即位后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 并要将陵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
③你知道哪些有关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知识
④金字塔的修建有何历史影响。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第三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胡夫金字塔为例,用大量数据说明其规模的庞大,引导学生具体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二是要培养学生在了解有关史实的基础上,敢于质疑、敢于大胆推测的科学精神如引导学生思考:砌金字塔时没有现代化的起重机、汽车等机械,怎么能把那么重那么多的石块采下山,运过来并磊起来呢 第三问,可提问学生:。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就越觉得金字塔的修建是如此伟大和不可思议,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汉谟拉比法典》
提问:
①《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怎样被发现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③《汉谟拉比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首先,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石柱发现的经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典的内容,为理解法典的实质奠定基础。最后,使学生明确: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它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以及古代西亚奴隶制社会最珍贵的史料,对后来西亚各国的法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奴隶主用种种方法加强对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统治,但王国的强大还是没有维持多久。汉谟拉比死后,王国逐渐衰落,两河流域重新分裂。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人所灭。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
.
提问;你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和名称由来吗 大约什么时候,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奴隶制城邦?
解答第一问时,要突出印度河流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条件,使学生认识到这和印度河文明的产生联系密切。公元前2300年前后,印度河流出现了一些城邦。古代印度河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因其主要城邦遗址哈拉帕而得名。此外,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遗址保存较好,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教师结合课本小字和资料库中相关内容介绍该遗址,如通过介绍发现的农具、谷物、谷仓等,使学生了解古印度的生产发展状况;通过介绍会议厅、浴池等遗址,了解古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其城市布局及下水道系统,认识到印度河文明城市设计的高度水平;通过观察其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设备的差别,认识到当时已有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等。
2.雅利安人入侵及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雅利安人是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落。公元前15世纪后,他们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向学生提问,引导其分析思考:
提问:
①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重点是弄清楚第二问关于等级的划分以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析第三问,认识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它是为巩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四问要鼓励学生结合印度现在的状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
(屏幕显示地图)亚非地区的几个大河流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看法。
小结
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记:
第3课
欧洲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腊的地理环境
爱琴文明的兴起
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伯里克利当政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布匿战争与罗马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通过识读《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等图,增强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有何影响 ”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过解答课后的畅想天地题“古代希腊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有何不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④通过课后的问题讨论,就“财富”与“贫穷”以及“成功”与“堕落”的相互关系进行专题讨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和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爱琴文明”一目的教学中,采取自学辅导法。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识读地图,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②在“希腊文明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雅典”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两目的学习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首先鼓励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讲述雅典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故事、布匿战争的故事,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从而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探讨扩张战争对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爱琴文明”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使学生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②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的教学中,使学生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到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但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教学重点:欧洲文明的起源
伯利克里时期的政治
教学难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学生看图一一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教师指出:古代亚非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欧洲文明起源于哪里 它又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导入新课
教学新内容
一、爱琴文明
1.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希腊文明是欧洲早期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那么古代希腊的情况如何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爱琴文明”一目。
2.爱琴文明
出示自学题,分组回答、讨论。
①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怎样的 它以什么海洋为中心
②爱琴文明的起止时期、先后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③爱琴文明为什么先以克里特岛为中心
④说一说爱琴文明(古希腊)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
第一题,首先在大屏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显示《爱琴文明》图,然后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希腊的地理范围,得出“古代希腊以爱琴海为中心”的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二题,根据课文推算爱琴文明的起止时期,培养学生计算历史时间的能力。
第三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应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四题,考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教师可让学生上讲台宣读,然后在黑板上作相应的笔录,学生讲完后,教师要鼓励肯定,并适当做一些补充。最后教师指出,古希腊爱琴文明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古代希腊人辛勤创作的结晶,更是希腊奴隶们辛劳的见证。为什么呢 那就得去了解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1.雅典的繁荣
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古代希腊》地图,在图中找到雅典的地理位置。然后用几个讨论题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
①雅典是什么阶级专政的城邦
②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改革后的雅典社会是否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呢
③雅典为什么在希腊各城邦中居于领导地位 (雅典为什么是希腊文明的中心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梭伦改革只是雅典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众多发展里程碑中的一个,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当属伯里克利当政时。伯里克利当政时,雅典处于全盛时期。
2.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民主政治
首先请学生讲读课前所查找的伯里克利当政时的小故事,然后用多媒体显示讨论题: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
可让学生先自由讨论,然后推选代表阐述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教师鼓励、肯定学生发言后,归纳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伯里克利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的民主;他主持建成了雅典和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长墙,巩固了陆地防御力量,确保了雅典臻于极盛。但是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当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时,在意大利半岛中部也出现了一个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
出示问题:
①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 它属什么政体形式
②罗马何时称霸地中海 它是怎样成为地中海霸主的
在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就布匿战争进行提问,推出下一步的教学。
2.布匿战争
屏幕显示《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请学生讲读课前所查找的布匿战争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关布匿战争的概况图表,教师最后用屏幕显示表格,以供参考:
屏幕显示讨论题: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有何影响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罗马共和国不断扩张,书匿战争是它称霸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步骤;但除了随之而来的成功以外,一种危机的也到来了,最终导致罗马共和国走向衰落。
3.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提问:布匿战争给罗马共和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罗马奴隶制发展如何 奴隶的处境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期的征战与掠夺,使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但也酝酿着一次危机的到来。(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罗马奴隶的悲惨处境。)
4.罗马帝国的建立
教师可首先指出,罗马奴隶制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建立在长期扩张战争基础上的。然后从奴隶的来源、数量、地位和状况等方面说明罗马奴隶制发展的情况。对于罗马帝国的建立,教师可结合斯巴达克起义,说明罗马奴隶制已出现了危机(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的矛盾,);社会危机激化了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元老贵族和骑士阶层的矛盾),罗马共和国政权已没有力量统治,有实力的军队将领试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以此稳固奴隶主统治,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展示屋大维像。)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后,成为罗马惟一的最高统治者。但由于共和制的影响和维护共和传统的势力仍然存在,他并未直接称帝,而是采用“元首”称号实行个人军事独裁,建立了元首制的统治形式。
教师应明确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的社会。
小结
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记: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马特改革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丕平献土
罗马教廷的地位
西欧城市的兴起
西欧城市反对封建领土的斗争
拜占廷帝国的衰亡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①通过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理解内因、外因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提高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通过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提高运用不同方式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比较欧洲的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同,发展求异思维的能力。
④通过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提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日本大化改新”一目,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补充讲解,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方法。
②学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一目,在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自主阅读、讨论问题的基础上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并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③学习“西欧城市的兴起”一目,通过自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和网上搜集信息,了解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对比西欧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归纳其不同之处。
④学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目,除自主阅读课本外,还应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有关历史书籍搜集信息,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大化改新是在日本奴
( http: / / www.21cnjy.com )隶社会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的条件下,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而进行的改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从而理解改革开放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认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及压迫剥削广大农奴的实质,进而理解西
欧封建社会王权薄弱、兵连祸结的特点。
③在了解罗马教皇国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认识西欧教会封建主与世俗封建主相互勾结以扩展势力的特点,进而认识教会及其神学的伪善。
④在了解西欧封建城市兴起原因的基础上,对比欧洲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⑤探究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的兴起对削弱封建领土力量,发展商品经济,推进政治改革和文化进步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和欧洲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本大化改新
首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该目的四段文字及卡通问答,归纳这一目所讲述的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大化改新的背景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是:①贵族与部民、奴隶、平民的阶级矛盾;②贵族豪强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皇室、留学中国的改革派与当权的豪强贵族守旧派的矛盾。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归纳课文小字部分的内容。
3.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日本的幕府统治
由学生根据卡通问答讲述。教师指出,幕府统治即日本将军控制中央政权的时期,历时600多年,它的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教师略予介绍:4世纪中期起,奴隶、
( http: / / www.21cnjy.com )隶农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起义及外族的入侵,猛烈冲击着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社会结束。在它的废墟上,日尔曼人建立起许多封建国家。法兰克人在其军事首领克洛维的率领下进入高卢,并不断扩张,于481年建立法兰克王国。克洛维死后,王室贵族为争夺王位和土地进行长期内战,正国处于分裂状态。由于贵族大地产的发展和自由农民的减少,国王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削弱,王国的实权往往掌握在大贵族出身的宫相手中。
2.查理·马特改革
教师提问: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指出,采邑制的建立,改变了无条件赏赐土地导致王室衰弱和兵源减少的局面,它以土地为纽带紧密维系了王室与贵族的联系,加强了法兰克国家的军事政治力量。后来,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
3、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教师提问: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主要有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等级 它的特点是什么
要求学生看书、议论并回答,引导学生归纳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然后教师予以补充。
特点: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服兵役等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但不能直接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级封建主形成。‘‘封建金字塔”,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身上。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教师予以适当指导,待大多数学生绘制好后,请几位学生展示所画的图,学生互相评议、修正。
4.丕平献土
教师提问:“丕平献土”是怎么回事 有何影响
学生看书议论,得出正确结论。
教师总结时指出:教皇给丕平加冕,丕平向教皇“献土”,说明教皇与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愚弄人民。“丕平献土”使教皇拥有大片领土。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教师提问:11世纪前后西欧的主要城市有哪些?学生回答
2、教师提问:他们是怎样兴起的?学生回答。
3、学生讨论:欧洲的封建城市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唐宋时期的城市有何区别?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讨论问题: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首先由学生根据从课外历史书籍或从网络搜集的信息讲述东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及其表现,然后教师加以归纳。
2.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讲述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坦丁堡的战况及结果。
教师指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存在1000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影响
由学生(或教师)对照课本《奥斯曼帝国》图讲述土耳其领土的扩张:到16世纪中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然后请学生分析奥斯曼帝国扩张战争带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严重后果和影响:①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延缓了这些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②控制了地中海东部地区,关多税重,战争不断,妨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完成课后内容
课后记:
第5课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同北欧、印度、中国有了交往
阿拉伯数字由古代印度人发明,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其他贡献
马可·波罗来华和《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①利用课中的《亚历山大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图、《2世纪的罗马帝国》图、课后的《文明向西转移》图,补充《希波战争》图和《阿拉伯帝国》图、《元朝统一》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阅读历史文献,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课中“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形式”的卡通问答,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中题:“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讲解或观看多媒体课件、阅读地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②认识到一个庞大的国家,特别是地跨欧、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三洲的大帝国,其辽阔的疆域内包含着多个民族或多种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了解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地区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在战争、征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张中交流融合,批判其野蛮掠夺、征服的危害性,肯定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习性,探讨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②在培养学生开放、进取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阿拉伯人对文化的贡献
教学难点:时间空间跨度大,学生难以把握
教学过程:
一、希波战争
1.希波战争的经过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希腊的历史,补充材料介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斯帝国。在地图上分别找到希腊和波斯。在此基础上,学生看希波战争的经过。由学生介绍马拉松的赛跑由来。
2.雅典强盛促进了希腊繁荣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大小字,认识雅典强盛促进了希腊繁荣。
在地图上找到马其顿王国,说明当希腊衰落的时候,在其北部兴起了马其顿王国。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学生看亚历山大大帝像,教师介绍有关亚历山大事迹的材料。
在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图上介绍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过程。
2.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在《亚历山大帝国》图上找出古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的所在地。教师介绍有关“希腊化”的材料,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小字进行阅读,归纳总结:“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教师介绍亚历山大突然死亡以及亚历山大帝国分裂的有关历史,指出:此时,罗马共和国正日益强大。
三、罗马的扩张
1.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
引导学生回顾罗马的兴起和布匿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在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图上教师介绍罗马帝国的扩张,指出:到2世纪,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再次回顾罗马帝国境内的古代文明中心,说明罗马的扩张,再次使不同的文明得到融合并发展。
教师强调:罗马帝国时文明的融合进一步扩大。
2.罗马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交往
学生回顾“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由学生讲述两汉时期的中西交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了解罗马帝国同北欧、印度的交往情况。
四、中印文化的西传
在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图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介绍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认识其辽阔疆域在东西交往中的重要性。介绍阿拉伯人是一个善于游历经商的民族,这有利于东西文明的交融。
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在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后,可补充材料,说明阿拉伯数字的作用及传播的意义。
2.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其他贡献
可先由学生互相介绍,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其主要贡献(参见资料库)。
五、马可·波罗来华
学生看《马可·波罗》像介绍马可·波罗的主要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迹。要求学生思考马可·波罗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与前面介绍的那些活动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教师说明:前面介绍的多与武力扩张有关,马可·波罗来华是和平交往;前面多为一国的行为,马可·波罗来华是个人的行为;前面的活动是直接的交融,马可·波罗则留下一部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小结
教师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卡通问答,了解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融的基本形式,然后再讨论课中题:“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
六、完成课后各栏目内容
课后记: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阿育王和佛教基督教的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播与分裂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过程中的作用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
①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过对基督教产生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
③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的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④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②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使学生认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利用它。
②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
③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关于一神教的宣传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三大宗教的诞生
教学难点:佛教教义的理解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图片导人:展示释迦牟尼的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学生提问:图片上的人是谁 他有什么伟大的成就
你想知道释迦牟尼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佛教又是如何兴起和传播开的吗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印度,揭开这个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去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共同领略佛教诞生的历程吧!
新课教学
佛教
1.佛教的产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间及创始人。教师板书时间及创始人。接着提问: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佛教教义有哪些进步意义 又有哪些局限性
2.佛教的教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对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后来阿育王皈依佛教和弘扬佛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是如何向外传播的。
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育王在位时(前268-前232年),由于杀人过多,遇一沙门(即僧人)说法。阿育王遂生悔悟,皈依佛教,决心以佛教治国,并宣布佛教为国教,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阿育王兴建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还派僧侣去邻国传教。从此,佛教开始广泛传播。
(展示《佛教的传播》图,并依次显示出传播路线的箭头方向。)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是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称为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中的一支是藏传佛教,也称为喇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的佛教,称为南传佛教。
二、基督教
1.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间,它的产生是有历史根源的。犹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先后遭到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侵略,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犹太人同侵略者进行过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遭到失败。在罗马奴隶主统治集团长期的血腥征伐和野蛮统治下,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为摆脱罗马帝国的高压政策,他们曾掀起过无数次的斗争,但最终都被残酷镇压。他们对现实政治上的解放感到无望,在现实世界中也无法寻找思想上的安慰,于是,缺乏科学思想武器的人们便把摆脱人间苦难的希望寄托在宗教幻想之中,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当时,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被称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2.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
教师阐述相关内容,并板书:《圣经》
3.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
传道者宣扬耶稣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堂。这对于对现实绝望的穷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宗教首先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地中海沿岸的穷人中传播开来。信徒们结成很多小团体,后来逐渐形成统一的基督教会,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镇压,但到4世纪时,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基督教迅速得以传播。
提问:罗马皇帝为什么将基督教定为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基督教劝人忍受苦难,有利于皇帝的统治,所以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基督教逐渐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分裂:l1世纪,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它们分别以罗马、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二者的教义基本一致,只是在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小字归纳找出有哪些不同。
三、伊斯兰教
1.背景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伊斯兰教产生于何时何地 ②6至7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什么情况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示阿拉伯半岛地图)。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因此,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掠夺新的土地,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人民也渴望打破部落局限,谋求一条生路。总之,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创立
本目学生必须掌握的要点有: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地点、教义、作用、经典。学生阅读课本后逐一解答。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幼年时孤苦无依,少年时广泛游历,青年时善于思考,隐居修行,这都为他创造新教创立了条件。
在阿拉伯半岛西部红海沿岸,有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商要道,要道上有两座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加传教,因此,麦加就成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穆罕默德号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安拉”,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自称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的说教后来集录成册,这就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伊斯兰教宣称在信仰一神教的前提下,所有的穆斯林都以兄弟相称,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虽然符合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但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克尔白神庙中供奉着多神,其中一块黑色陨石被视为神物,最受人们崇拜,在每年的朝拜期间,神庙周围举行集市贸易,麦加贵族由此获利颇丰;他们害怕穆罕默德的说教损害自已的政治、经济利益,就百般迫害伊斯兰教徒。那么,伊斯兰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3.发展
622年,穆罕默德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麦地那的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白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白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伊斯兰教还规定,穆斯林做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克尔白神庙的方向。(学生看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在旅途中做礼拜的情景。)此后,穆罕默德的势力日益壮大,不久,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提问: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作用 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
小结本课内容
设计表格,比较三大宗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经典、产生地区、教义。
完成课后习题
课后记:
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古希腊科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及其成就
《荷马史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伊索寓言》、《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
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其建筑特点
①比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两种早期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对教材有关插图的观察,了解其建筑风格,并认识到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③通过课中题和课后的畅想天地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想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④通过文学戏剧和古代建筑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师生问答和教师生动的讲解介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
②通过卡通问答,结合中国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文字产生的过程.认识到文字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性标志。
④通过教材中的有关插图,指导学生辨析埃及象形文字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阿拉伯建筑和哥特式建筑的异同,培养学生读图说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先人文化成就的尊重赞美和欣赏的态度。
②人类数千年的实践告诉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是我们认知世界惟一可靠的途径。通过介绍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文学、戏剧和建筑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古希腊的科学家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将一杠杆原理教具带入教室,提问: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知道这其中包含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这一工作原理首先是谁提出来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位科学家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有所介绍,希望同学们如古人一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新课教学
采用自学辅导法
教师出示如下问题: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各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这两种文字有何特点?它们对世界语言文字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同?
古希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科学成就是什么 从中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
③
古希腊文学突出成就表现何在 你能讲出其中一些精彩的故事吗
④《一千零一夜》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 请讲讲其中一些有名的故事。
⑤你能说出具有代表性的阿拉伯建筑和哥特式建筑吗 这两种建筑的艺术风格各有什么显著特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归纳: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1.古埃及象形文字
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发明人:古代埃及人
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或概念
影响:是后来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
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发明人:苏美尔人
特点:用木棒和芦苇杆等做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粘土制成半干的泥版做书写材料,把文字刻在泥版上,芦苇杆和木棒等在泥版上刻画落笔后笔画极似楔形,故称楔形文字。
影响:是两河流域众多民族通用的文字,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课文中的卡通问答要求学生想像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情况下人类将如何记事和传递信息,以体会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字发明的重要作用。
二、古希腊的科学家:
毕达哥拉斯
成就:提出勾股定理,;
+
教师提问:什么是勾股定理?请举出特例。
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并举出特例:
+=
;直角三角形两斜角分别是和时。
教师补充说明毕达哥拉斯的成就远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提出勾股定理,他在音乐、天文、哲学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贡献,如首创地圆学说,认为日、月、五星都是球体,浮悬在太空之中等。
2.亚里士多德
成就: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教师说明: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集大成者,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对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合理的估计。在哲学方面他创立一个新的哲学学派,后世称为逍遥学派。
3.阿基米德
成就:发现了比重原理;发现了杠杆原理;发展了机械学;确定了许多数学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阿基米德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漂浮在流体表面或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之后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现实生活中运用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的实例来。
三、文学和戏剧
1.古希腊文学成就
史诗:《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目前保存的欧洲最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巨著,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l世纪到前9世纪古希腊的社会状况,是精美的文学作品和研究荷马时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寓言:《伊索寓言》
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伊索寓言》故事,并要求学生在听完故事后说出感受,然后教师予以总结。
戏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
2.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
教师说明:《天方夜谭》又译《一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零一夜》,是最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爱情故事、航海冒险故事以及宫廷趣闻等。《渔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旅行记》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让学生讲其中一个简短的故事。
四、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1.清真寺建筑及其艺术特色
著名建筑:麦加克尔白神庙、奥玛雅大寺。
建筑艺术特色:建筑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庭院,四周有带拱门的回廊,中心是圆屋顶的大教堂;而且用阿拉伯字母和几何图案将其装饰得华美壮丽。
2.巴黎圣母院及哥特式建筑特色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起源于法国,
13一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外观形似高塔,屋顶正中是尖尖的塔楼。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
小结本课内容:
教师出示《古代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和文化成就简表》,要求学生填出表中的空白部分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有哪位同学还知道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希腊另外的科技文化成就 以此让学生对世界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完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