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d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d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8 06: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D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4.《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8.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  )
A.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B.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C.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D.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9.下列关于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希波战争后,波斯帝国确立了在东地中海的霸权
B.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C.公元前334年,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一直打到亚马逊河流域
D.阿拉伯人吸收了日本10个数字的计数法,把它传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
10.“拿破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受新思想的熏陶,反对旧制度,后来却做了皇帝…”能说明拿破仑是一个“复杂”人物的是(  )
①宣布废除黑奴制 ②1860年当选总统 ③实行军事独裁 ④制定法典,加强法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12.导致下表中1860﹣1879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实现国家独立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推行农奴制改革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3.“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
A.“科技立国”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
D.改革开放
14.如图Dragon(中国龙)是美国人绘制的,龙身上写着“China
Economy”(中国经济),它的尾巴上吊着的公牛身上写着“Wall
St.”(华尔街),代表美国经济.美国人绘制此图的意图是(  )
A.称赞中国经济充满无限活力
B.肯定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C.揭示中美经济互利互补关系
D.希望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5题9分,第16题7分,第17题13分,共29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图2为在新疆发现的东汉墓中出土的丝袜.据考证该墓主人是当地人,丝袜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运来的.
材料三 (贞观年间)米斗四五钱(说明粮食很便宜),外户不闭(门者)者数月,马牛被(遍)野.…是岁,天下断狱,(判)死罪者(只有)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一《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2)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
(3)据材料三,概括贞观年间的经济、社会状况.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和史书记载.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并列举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发来的最高水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7.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
6月10日,美国大使奉总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郑会欣《“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
材料三
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请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这场交易中,美苏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D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2015苏州)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夏朝.
【解答】根据年代尺中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可知是夏朝,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2015菏泽)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抓住“秦以前”“学术思想”这两个关键词时行解答.
【解答】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开始于西汉.
B: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发生春秋战国时期,但属于经济领域.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开始于东汉.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百家争鸣.
 
3.(2015广东)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实陈述与历史评价的区别,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中对历史评价的表述即“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和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都属于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其中并没有加入作者个人的感情态度.而D项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则明显加入了作者坚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与价值评判.
故选D.
【点评】本题对初学历史的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与迷惑性.对相关的概念一定要牢记.
 
4.(2015徐州)《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
【解答】近代以来,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5.(2015微山县二模)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一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共七大;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21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奋争的28年.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读图片,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选取最佳答案.
 
6.(2014滨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答】由题干提取历史信息:“公共食堂”,结合所学可知:
1958年,党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农村很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免费吃饭;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表现的熟练掌握,注意与大跃进运动表现的区分.
 
7.(2015南昌)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通过题干给出的“广东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中地点和目的两个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经济特区.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城市.
 
8.(2015大庆)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  )
A.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B.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C.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D.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的民主主政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解答】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以过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逐步建立并发展到了顶峰,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雅典民主政治中体现的平等和公正、人民主权等原则,被近代西方国家所继承.所以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雅典的民主政治只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的.雅典民主的奠基是在梭伦当政时期,而发展到顶峰则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平民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中形成的,所以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注意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提以确立,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9.(2015益阳)下列关于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希波战争后,波斯帝国确立了在东地中海的霸权
B.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C.公元前334年,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一直打到亚马逊河流域
D.阿拉伯人吸收了日本10个数字的计数法,把它传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
【考点】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的扩张.
【解答】A.希波战争,波斯战败,错误.
B.表述符合史实,正确.
C.亚历山大东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错误.
D.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数字.
 
10.(2015内江)“拿破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受新思想的熏陶,反对旧制度,后来却做了皇帝…”能说明拿破仑是一个“复杂”人物的是(  )
①宣布废除黑奴制 ②1860年当选总统 ③实行军事独裁 ④制定法典,加强法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相关知识.
【解答】①、②项,林肯在1860年竞选总统,于1862年在南北战争期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的领土上的黑奴应享有自由,废除了美国的黑人奴隶制度.因此,并非是拿破仑的事迹.故①、②项错误.
③、④项,1799年,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大革命成果,并成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的蓝本.他一方面称帝,另一方面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其复杂性.故③、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拿破仑主要功绩.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1.(2015桂林)“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考点】三角贸易.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原因等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解答】罪恶的奴隶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因而选项A符合题意;
三角贸易中英国把大量的奴隶贩卖到美洲,为美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黑人劳动力,因而选B表述错误;
选项C因果关系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促成了奴隶贸易的进行;
奴隶贸易不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英国还通过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等积累资本,因而选项D项本身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奴隶贸易的影响.
 
12.(2016春常州校级月考)导致下表中1860﹣1879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实现国家独立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推行农奴制改革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860﹣1879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据图表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可知,正是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数和工人数量及产值大幅度的提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
 
13.(2015盐城)“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
A.“科技立国”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
D.改革开放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解答】A.二战后,日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模仿型“技术立国”阶段,即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自身努力开发应用技术.
B.罗斯福新政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找到了有效途径.
C.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D.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依据题干关键信息“三十年代”“开创市场经济”判断罗斯福新政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把“科技立国”政策、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系起来进行考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四者的特点.
 
14.(2015宜宾)如图Dragon(中国龙)是美国人绘制的,龙身上写着“China
Economy”(中国经济),它的尾巴上吊着的公牛身上写着“Wall
St.”(华尔街),代表美国经济.美国人绘制此图的意图是(  )
A.称赞中国经济充满无限活力
B.肯定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C.揭示中美经济互利互补关系
D.希望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考点】史实辨析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解答】图片所绘中国龙尾巴上吊着公牛,含义是中国经济受到美国经济的制约,由此可见,美国人绘制此图的意图是希望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明白漫画的含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5题9分,第16题7分,第17题13分,共29分.
15.(2014常州)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图2为在新疆发现的东汉墓中出土的丝袜.据考证该墓主人是当地人,丝袜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运来的.
材料三 (贞观年间)米斗四五钱(说明粮食很便宜),外户不闭(门者)者数月,马牛被(遍)野.…是岁,天下断狱,(判)死罪者(只有)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一《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2)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
(3)据材料三,概括贞观年间的经济、社会状况.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和史书记载.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并列举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
【考点】材料解析题;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尧舜禹的“禅让”;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观察图片的能力.
(2)本题考查丝绸之路.
(3)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4)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
【解答】(1)根据材料,观察图片可以看出传说中黄帝的发明.包括建造房屋,养蚕缫丝、发明舟车、文字、制作衣裳、兵器、创立历法.
(2)在新疆的墓葬中发现属于中原的丝袜,证明双方相互有贸易交流,经济往来密切.汉朝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分成两路在新疆疏勒汇合,然后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地区,到达欧洲大秦.
(3)材料大意为:贞观年间,一斗米只要四五钱,外出数月可以不用锁门,牛马都散养在野外.一年中被判死刑的人只有29人,可以成为太平.由此此可以判断,贞观年间,经济繁荣,社会太平清明,百姓生活安定.
(4)传说、文物和史书记载中,文物受主观因素影响最少,因而最为可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传说和文物各一个即可,如大禹治水和鱼纹彩陶盆等.
故答案为:
(1)建造房屋,发明舟车、衣裳、养蚕缫丝、兵器、发明文字、历法.
(2)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密切,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3)经济繁荣,社会清明.
(4)文物.传说:大禹治水、炎帝改进家具、发明陶器、医药、开辟集市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钻孔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刻画猪纹陶钵.
【点评】掌握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丝绸之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16.(2016春常州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发来的最高水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可知当时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后,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由材料“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可知1895﹣1898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由材料“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可知,造成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是: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勒索等.
(3)由材料“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可知近代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封建势力阻碍,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等.
故答案为:
(1)封建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勒索.(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封建势力阻碍;实业家的投资;统治阶级的政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点评】本题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7.(2016春常州校级月考)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
6月10日,美国大使奉总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郑会欣《“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
材料三
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请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这场交易中,美苏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考点】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北约和华约;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绥靖政策.
(2)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
(3)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解答】(1)材料一中提到“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反映的是慕尼黑阴谋.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维持所谓的和平,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讨好德国,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2)材料二中,提到“美国…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他没有想到美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参战条件;材料中提到“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反映了这场交易中,美国的要求是希望苏联尽快参加对日作战,减少自己伤亡,苏联则希望借机取得在华的利益.
(3)材料三中提到“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反映出美苏冷战的原因是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根据所学知识,美苏在二战后采取了一系列争锋相对的措施,如经济上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美苏双方分别成立了北约和华约,这便是材料中所说的“实体”.
(4)材料一中,英法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材料二中美国为了自己的打算,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材料三中美苏为了各自称霸的野心组织起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这都反映了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本国国家利益.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必须从本国利益出发,但同时要担负起自己的国际责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故答案为:
(1)政策:绥靖政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2)直接原因: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美诉求: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苏诉求: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
(3)原因: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实体”:北约和华约.
(4)出发点: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绥靖政策、雅尔塔会议与美苏冷战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