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
知识导学
作家作品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他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瞩目。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达了他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却依然执著的豪情
布局谋篇全诗共有2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诗人对光明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第二部分(第2节):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表达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写作特点
1采用象征手法来抒发感情。
这首诗以“星星 ”来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用 “冰雪 ” “风 ” “僵硬的土地 ”等来代表苦难,寒冷和黑暗的现实。
2 结构精巧,一唱三叹。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上下两节各16行,都以“如果…”的假设起头,再以“谁还需要”
“谁不愿意”等多次反问的形式,引出一组递进式比喻。这种结构整齐优美,具有我国古代诗歌的结构及其音韵之美。
难点探讨
1.“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有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2.比较课文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形式上的异同点,简述这两节诗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的?
两节诗都采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的句式开头,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不同点在第一节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句式;第二节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句式。
上下两节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但第一节主要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第二节由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变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围绕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相关知识
有关“星”的古代诗词名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鹊桥仙》(秦观?北宋)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无题》李商隐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杜甫)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课前预习 · 打基础
正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寂寞( ) 颤动( ) 覆盖( ) 冻僵( )
多音字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颤:( )颤动 角:( )角落 难:( )苦难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形近字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栖( )栖息 蝈:( )蝈蝈
洒( )_______ 蛔:( )_______
解词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
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
弥足珍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静谧的深夜遥望星空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验收· 提能力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颤动________????凝望________????安慰________???柔软________????疲倦________????覆盖________?????????????????????????????????2.江河,原名________,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_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3.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1)象征理想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冰冷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6.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
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
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那么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请谈谈你的分析。?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最欣赏的句子:???我的赏析:?9.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我的感受:?10.“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类文鉴赏
阅读课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刘益善?????①?????夜色中,我们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我们数星星???她数是一万???我数是九千??????不行。再数一遍??????她却说是九千???我却说是一万?????②???晚风拂过草地???飞来莹莹的光点???我们又数起来可总是数乱???我说莹火虫是月亮下的蛋???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我们争着、吵着???笑着、闹着抱成一团???啊,两小无猜的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选自《刘益善诗选》)?1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12.第①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②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象,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点明题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表达
15《星星变奏曲》一诗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其实许多诗人都在自己诗篇中描绘了美好的理想世界。如果有一天,你校文学社组织一次“诗歌中的理想世界”的主题活动,你准备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显身手16(南充中考)、读图答题
(1)请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
(2)谈谈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
?3 星星变奏曲?
课前预习 · 打基础
正字音 mò chàn fù jiāng
多音字颤(chàn)颤动/(zhàn)颤栗 角(jiǎo)角落/(jué)角色难(nàn)苦难/(nán)困难
形近字
栖(qī)栖息/洒(sǎ)洒水蝈(guō)蝈蝈/蛔(huí)蛔虫
解词义
(1)聚精会神地看。 (2)孤独,冷清。 (3)更加值得珍惜,更加宝贵。(4)安静。
课后验收· 提能力?1.chàn?,níng,wèi,róu,pí,fù?2.于友泽 朦胧
3.(1)星星 诗 蜜蜂 柔软的晚上 湖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鸟 白丁香 飘动的旗子 火
(2)冻僵的夜晚 寒冷 僵硬的土地 冰雪 瘦小的星
4.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这样辉煌灿烂的光明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点拨】可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5.示例:七八个星天外/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7.这首诗的上下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8.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10.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11.初夏、星星、萤火虫
12.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数星星
13.我说萤火虫是月亮下的蛋/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14.都认为自己数得很清楚,都认为自己有理。/啊,两小无猜的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
15【点拨】:你可以先朗读一首诗,再联系诗的意象说说描绘了怎样的理想世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理想世界,还应说说诗中描绘的理想世界对读者的影响。总之,要让听众随着你的发言走进诗人的心中。
16(1) 有人为追求很小的一点经济效益,却丢掉更大的环保事业。真可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意近即可)
(2)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失去人类长远的发展。或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