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学练方案
☆课文导读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由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玉时请求学诗写起,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基本可以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节选的故事在小说原来的回目中有“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之句。“苦吟”二字体现了全篇的主旨。全文以香菱为刻画的主要人物,另外还刻画了黛玉和薛宝钗等,这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菱(línɡ) 钗(chāi) 庾(yǔ)
潇(xiāo) 凹(āo) 玚(yánɡ)
鲍(bào) 诌(zhōu) 颦(pín)
橄榄(ɡǎn lǎn) 蘅芜(hénɡ wú)
抠(kōu) 缯(zēnɡ) 鳏(ɡuān)
坞(wù) 暧(ài) 纨(wán)
二、词语释义
好歹:不问条件好坏,将就地(做某事)。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而感觉厌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聪敏伶俐:智力发达,反应敏捷灵活。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诲人不倦: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三、作家作品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霑,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后被抄家,从此势败家亡,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四、背景探视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侮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腻烦( ) 平仄( )
揣摩( ) 胡诌( )
蘅芜苑( ) 害臊( )
诧异( ) 穿凿( )
怔怔( ) 暖香坞( )
2.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⑴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 )
⑵绘画用的绢。 ( )
⑶兴冲冲的样子。 ( )
⑷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 )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敏伶俐 诸事不顾 有理有情
B.自嚗自弃 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
C.呆头呆脑 嘟嘟哝哝 目不憋视
D.忙忙碌碌 挖心搜胆 精血成聚
4.你能说出下列诗人的名字吗?
⑴陆放翁________
⑵李青莲________
⑶老杜________
⑷小杜________
⑸王摩诘________
⑹陶潜________
5.下列词语或加点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腻烦(厌烦) 以词害意(由于)
B.揣摩(琢磨) 自暴自弃(暴露)
C.诸事不顾(照管) 诲人不倦(教导)
D.起承转合(开端) 措词不雅(选取)
二、整体感知
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默写出文中涉及的诗句。
⑴大漠孤烟直, 。
⑵ ,古砚微凹聚墨多。
⑶暧暧远人村, 。
⑷渡头余落日, 。
⑸日落江湖白, 。
3.下面对香菱试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A.首联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寒和月亮形态的美,美得难以掩饰。
B.颔联写月下之景,这两句诗活用了唐诗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和“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把月下之景写的动人、动情。
C.颈联还是写月下之景,同样活用了古诗词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是热闹、喜悦。
D.尾联归结全诗主旨,用嫦娥自问,想团圆,点明本诗的主旨是写离别之情,诗歌的立意极出色。
4.指出诗中所指人物是谁。
(1)在《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人名)。
(2)在《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远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路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人名)。
(3)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
(4)在《红楼梦》中,“桃花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人名)。
5.阅读理解。
⑴“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香菱怎样的性格特征?
⑵体会“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一句诗的含义。
⑶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内阅读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内容。
2.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说明理由。
3.“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的含义是什么?
4.段中从侧面写香菱入迷的句子是哪句?
5.段中写宝钗赞扬香菱的句子是哪句?
四、拓展阅读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态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她,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着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象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底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 ,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 ,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濯,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1.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2.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文中[甲] [乙]处抽出来的,它应放在哪一处?为什么?
4.本文题为“从香菱学诗谈起”,在文中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谈了什么观点?
5.用“//”划分本文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6.文中列举了许多名人的事例,如果把第⑤节和第⑥节中的例子交换一下,可不可以?为什么?
☆写作小练笔
描写一个场面或一件事,如某项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或家庭琐事,注意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200字左右。
一、1.nì zè chuǎi zhōu yuàn sào chà záo zhènɡ wù 2.⑴鳏鳏 ⑵画缯 ⑶兴兴头头 ⑷地灵人杰 3.A(B项中的“嚗”应为“暴”,C项中的“憋”应为“瞥”,D项中的“成”应为“诚”。) 4.⑴陆游;⑵李白;⑶杜甫;⑷杜牧;⑸王维;⑹陶渊明。5.B(暴:糟蹋) 二、1.《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清朝 曹雪芹 霑 梦阮雪芹 香菱 2.⑴长河落日圆 ⑵垂帘不卷留香久 ⑶依依墟里烟 ⑷墟里上孤烟 ⑸潮来天地青 3.C 4.⑴袭人⑵探春⑶迎春⑷李纨 5.⑴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她浮想联翩,“抠土”是因为费尽心力,写她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致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⑵嫦娥看到人间有如此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⑶主要原因: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其他因素:良好的资质、好老师、好环境。三、1.香菱苦心构思《咏月》第二稿。2.前三句为一层,后面为一层。第一层正面写香菱如痴如醉 第二层侧面写香菱苦心学诗。3.香菱一会儿苦心思考,一会儿因有所得而会心微笑。4.这个人定是疯了。5.宝钗笑道:“你能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四、1.怎样才是虚心好学呢?(怎样做才算是虚心好学呢?)2.谦逊(谦虚、虚心);雅量。3.乙处 与上下文衔接,过渡自然。4.从“不耻不知、不耻下问、不耻相师”三方面来谈。 要“虚心好学”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不可以,因为马克思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不耻不知”的道理的,贾思勰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不耻下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