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悬崖边的树》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悬崖边的树》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8 10: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悬崖边的树曾卓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学习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
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1922年出生于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先后任教于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作者简介他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诗人一生境遇坎坷,1955年诗人因被卷入所谓的“胡风事件”而被迫搁笔。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直到1980年诗人才获得解放,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老水手的歌》等。曾卓在逆境中坚持创作,他的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如《悬崖边的树》、《有赠》等,沉郁中透露着刚毅,孤苦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曾卓于2002年4月10日因病逝世,他的临终遗言是:“我爱你们,谢谢你们”,“这一切都很好,这一切都很美”,“我没有被打败”。 写作背景
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知识分子在文革期间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近代诗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诗,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的∕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自读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邻近深谷的悬岩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的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悬 崖孤 独寂 寞倔 强生字词xuán yájì mògū dújué jiàng这首诗歌所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强调了什么内容? 解题大树 悬崖边上
生长环境的险恶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从诗中找出表现这棵树生长环境词语和表现这棵树神态的词语。生长环境:
树的神态与动作:那边 体现遥远
平原的尽头 遥远人迹罕至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环境险恶倾听 孤独 寂寞
倔强 弯曲 跌进
飞翔悟诗诗作中的悬崖边象征了什么?
诗中倔强挺立的树象征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悬崖边象征了作者当时所处的险恶环境。
倔强挺立的大树象征了坚强自信的作者自己。
作者通过对在逆境中傲然挺立的树的赞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有毅力和胆量去战胜它,表现了一个生活的强者的信念与追求。悟诗恶劣的环境奇异的风顽强不屈森林的喧哗小溪的歌唱 乐观
豁达孤独 寂寞倔强弯曲、风的形状历经磨难自主探究1、“奇异的风”你认为是什么样的风?——不可预测的、突然的、肆虐的风,或是凛冽寒风。
2、这阵风把树吹向了哪儿?——那边、平原的尽头
“那边”说明树被吹得怎样?——很遥远
“平原的尽头”又说明什么?——遥远得人迹罕至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说明环境?——险恶
3、“悬崖边的树”听到了什么?——“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真的能听到吗?
不是的,这是作者的想象。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悬崖边的树”内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虽生活在险恶处,却能听到喧哗和歌唱,以此来衬托和渲染树对自由、和平以及爱的渴望,它像一丝光明划破了全诗的阴霾,又像一股暖流慢慢融化了诗人心头的坚冰,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4、“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写出了树的什么性格?
面对磨难毫不畏惧,敢于顽强斗争、执着追求。
5、把“显得寂寞而又倔强”里的“倔强”改为“坚强”好吗?
“坚强”是指人的性格、品质,“倔强”主要指人的脾气、个性。这里用“倔强”,便将“悬崖边的树”个性化、具体化了,更突出地表现出“悬崖边的树”面对“奇异的风”,偏不妥协、低头的个性。
6、“弯曲的身体”是谁造成的?——风
7、“风的形状”该如何理解?
“风的形状”是外在的狂暴力量对“树”的压迫之后留下的痕迹:肢体变形。
8、“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这两句互相矛盾吗?“似乎”和“像”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不矛盾。“似乎”和“像”表明这一切都是从树的外形生发出的想象,这个想象把树的精神品格升华了。
“展翅飞翔”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展翅飞翔”是树的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再现,是冷静的审视和对待逆境,重新出发。
9、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主题?——象征、托物言志。
10、分析完诗歌,联系创作背景,你认为诗中的“奇异的风”象征什么?“一棵树”象征哪些人?
奇异的风:文革时期严酷的政治环境和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命运的不幸。
一棵树:遭受冤屈的革命者。总的来说,是一个面对磨难敢于顽强斗争、执着追求的受难者的形象。
1、请同学们倾听《悬崖边的树》朗诵,探究这棵树面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哪两种选择?这两种选择都是树可能遇到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合作探究2、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树的品质,他仅仅是在写树吗?
除了树他还在写什么?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问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自己的主题? 悬崖边 险恶环境
倔强挺立 坚强自信的
的大树 作者自己。 托物
言志象征品诗树诗人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亲爱的孩子们: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 人的一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想起今天我们一起学过这样一首诗,它告诉我们要坚强,要 乐观,要豁达,要相信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