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等18部1.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2.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3.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4.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5.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6.写童年之事的7.揭露封建庸医误人的8.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的形象9.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10.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鲁迅儿时经常玩的地方 阿长(?——1899),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可考。浙江绍兴东浦人,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做裁缝;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招进了一个女婿。
在鲁迅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约三十年后,作者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她的深厚感情。 解题:1. 阿长是什么人?解题:2.鲁迅还在哪篇作品中提到“长妈妈”?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夜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蛇的故事
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感知文章大意,初步感受文中情感。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基础知识过关与检测骇 惶急 疮疤
掳 渴慕 霹雳
悚 诘问 惧惮 疏懒hài huáng chuāng lǔ mù pī lì sǒng jíe dàn·······lǎn·1、按顺序阅读课文,作者围绕着阿长写了哪些事,表现她怎样的特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重难点知识精讲精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1、她的身份、地位和名字的由来;(1-2段)
2、喜欢切切察察
3、限制我的行动,爱打小报告
4、睡觉时睡相不佳;(3—5段)
5、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6-12段)
6、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13-17段)
7、谋害我的隐鼠;(18段)
8、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 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不幸) 1-2段3-5段1.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2.爱告状
3.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朴实中略带粗俗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懂得许多规矩: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6-12段——迷信、真诚、善良、渴望幸福我不耐烦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我的隐鼠,且觉得这种“神力”没有什么好怕的 13-18段我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无知却也淳朴敬意逐渐淡薄、消失(憎恶) 当时国人认为大炮都是邪术,只要一碰见脏的东西就失灵了。这种迷信不仅她有,当时的统治者也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钦差大臣弈山看见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认为英国人有邪术,于是让船装着马桶冲过去,成为殆笑一时的“马桶战术”。这种迷信不是阿长发明的,而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那么作者对阿长的这种敬意后来怎么样了? 19-29段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这种“敬意”持续了多久?请大家先朗读一下课文的第1、2段和30、31段
对比文章开头和结尾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有很大的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怨恨新的敬意 祝 福感情变化:(线索)对我的关心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刻画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其中属于“抑”的是哪几件事?“切切察察”
不许走动
“大”字睡相
教给 “规矩”
讲“长毛”故事重难点分层运用——欲扬先抑“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吃福橘是“元旦辟头的磨难”的麻烦“规矩”,虽然作者不喜欢,但它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的管教虽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深入探讨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哪些感情呢? 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基础知识检测第二课时作者叙述有关长妈妈的一些琐事之后, 笔峰一转, 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这是为什么呢?重难点知识精讲精练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1、当阿长来问我《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我怎样的心理?“我”认为她不识字,没文化,说了无益,更一向以为她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也不会理解“我”的心情。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 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
“霹雳”、“震悚”写出了“我” 的震惊、感动,“赶紧”写出了“我”的期待和渴望“三哼经”点明了阿长的身份地位,并引发了“我”的思索——为“我”办这件事的,并非学者,而是连书名都会念错的劳动妇女,这也是为什么散文的题目要叫《阿长与<山海经>》的原因了。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你怎么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神力有赞颂之意,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4、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综前所述, 作者详写买山海经的事件,是因为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 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这使作者十分怀念。这一部“粗拙”的《山海经》之所以会令作者如此感动不已,是因为——我喜欢《山海经》却不得前因: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阿长也来问,并暗中替我买下
认为是闲书,孩子不该读维护孩子的天性,真正爱孩子为阿长理解他、关爱他而感动为自己日后走上文学研究的道路奠定基础后果作者怎样刻画的阿长? 1、欲扬先抑的手法
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
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写法研讨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写 作 借 鉴我们要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写法。重难点知识分层运用中 心 思 想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鲁迅先生名言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时间就是生命。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小练笔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呢?你怎样看待他(她)?请写一篇随笔,来展示他(她)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