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刘禹锡题目解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被称为“诗豪”。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 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政治 革新运动,失败后长期被贬 在外。直到永和元年(827) 回到长安,任太子宾客。他 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 利,有《刘梦得文集》。 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写作背景: 知县见他仍怡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1、从课题可以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2、铭文一般都要押韵,通过预习课文,请你找出这篇课文押的是哪个韵并找出所有的韵脚。韵脚:名、灵、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初步感知课文: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 / 调动( )重点词语:3.辨析字形: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牍 / 读( )阅读
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xīntáidúhónɡ rúshǔ lòutiáodiàoxīnqìnɡdúdúrúr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则:就,就会。名:出名,有名
山不在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异,神奇,有灵气
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惟:只,只要。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入:映入。
苔藓爬上了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了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即大儒,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在这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
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金经:泛指佛经。
(平时)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泛指音乐。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人劳累。 劳:使……劳累,形:身体。
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亮的茅庐;扬子云的亭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出《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通过山水的“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这个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类比立论,“陋室”有贤者居之则不陋,它使论点的提出更为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
思考下列问题: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客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的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求名利、高洁傲岸
洁身自好、安贫乐道之人5、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自况,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诸葛庐、子云亭 古代名贤 “何陋之有?”
吾之陋室 惟吾德馨 不陋诸葛亮:
扬 雄:
孔 子: 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
有名的先贤诸葛亮:
扬 雄:
孔 子: 闲居草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
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淡泊的情怀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政治上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远大抱负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
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
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
可能相似的结论。对比与类比本文写法陋室(德馨)环境:幽雅
交往:文雅
情趣:高雅类 比山水-----仙-----名 -----龙------灵诸葛庐子云亭类比类比本文写法本文写法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物言志:志陋室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文章主旨:
象征手法: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托物言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类比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君子之德)小结课文 不论是居于陋室还是身处豪宅,最重要的是居住的人能有“德馨”。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学生铭 公仆铭??
位不在高,有德则行;权不在大,有才则灵。甘做公仆,为民终生。公正行其事,廉洁律其性。勤于下基层,多虑老百姓。真正爱本职,察实情。不忌批评逆耳,不任人而唯亲。兰考焦裕禄,阿里孔繁森,民赞云:“最够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