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18 10:32:20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一刚开设地理课,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地理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①学生知识状况:已具备初步的地理基础知识。
②学生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读图分析能力,对地理探究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③学生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地理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本节课锻炼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掌握日本概况、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识,构建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恰当的任务学习策略,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成效。
课后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地理图表和各种资料,分析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抢答活动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并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 充分利用地图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掌握日本概况、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识,构建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恰当的任务学习策略,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成效。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材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抢答活动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并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 充分利用地图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掌握日本概况、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识,构建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恰当的任务学习策略,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成效。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能力。?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自然环境特征,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的旅游景点和与地震的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 第一节 日本。
??????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播放与日本富士山图片、多啦A梦主题曲。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想到了哪个国家?
观看大屏幕。
回答:日本。
多媒体播放音乐、图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
教师结合多媒体出示的“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日本行政区划”图。教师引领分析,巡视指导,总结概括。
观看大屏幕,思考并回答问题,抢答。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









地形
教师出示有关日本地形、气候图,引领分析;巡视指导;总结概括。
观看大屏幕,思考并回答问题。
使学生了解自然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为今后学习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做一个铺垫。
气候
承转
利用多媒体展示富士山图片。提出问题:日本除富士山还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期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观赏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习惯。
日本不仅多火山,而且还多地震。教师播放日本福岛地震视频
学生观看。
给学生地震灾难视觉上的冲击力,激发学生探究地震的兴趣。
多火山、地震
的原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世界六大板块”和“世界火山地震带”示意图。教师引领分析
观赏示意图,
合作探究。
?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防御地震措施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五种不同的场景,让学生结合日本地震防御措的启示,分组讨论地震时,不同场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
分组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分组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防震减灾的意识,教育学生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
?
收获之窗
要求学生采取角色扮演说出本节课收获。
学生扮演导游简单介绍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
接龙游戏
利用多媒体展示达标检测题
学生依次回答。
当堂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日本????
地理位置、国土组成 、地形
火山、地震
【点评】
?本节课中,教师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旅游者的身份去探究生活中的现象,渗透生活中的地理要素,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角色转变。教师通过问题巧妙设置活动,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