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4张PPT。观刈麦白居易读诗明鉴: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哪一幅画面更倾注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3、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两幅画面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矛盾心理: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惭愧,谴责自己;
对统治者的批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静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 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1.注释
①征铎(duó):征,远行。铎,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②檞(jiě),一种木质像松的树。
③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明”使…明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④凫(fú):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二.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清早起马车铃 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 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 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 留板桥上。檞树叶纷纷落 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 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 梦回杜陵,春天里凫和雁 布满池塘。2.意译①②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檞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三.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叠加实例: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3.分析:“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请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檞树很多。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5.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四.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卜算子·咏梅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曾经读过陆游的哪些诗歌?
记得他的哪些名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词人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
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
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
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
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
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里。1210年12月
29日辞世。
“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
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
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
我国历史上是丰产的诗人。 陆游的妻先是表妹唐婉,后是王氏。
陆游共有七子。《陆游年谱》中有记述:
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
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
子聿。妻及子女* 请说一说上下阕的意思:上阕:下阕: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想一想,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陆游对国家:耿耿忠心 一片赤诚对爱情:忠贞不渝 一往情深破阵子
春景
【宋】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简析】?
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完事,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
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说着笑成一朵花。主题: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的美好。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五十弦:本指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 ,常莹其蹿角。”这里语意双关,兼指耿京义军连营之广。熟的肉。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卢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醉花阴李清照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在金兽炉中早已烧完了。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又到了美好的节日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南鄉子》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作者身處何方?做些什麼?
作者問了那兩個問題?
眼前的風光和長江流水引起了作者什麼想法?
他的心情如何?
作者身處北固樓,憑高遠眺滿眼風光,景色大好。
他問了「何處望神州? 」、「千古興亡事? 」兩個問題。
「何處」兩句,登樓遠望,思念淪陷的國土,問得深遠,答得沉痛。
北固樓本是收復失地的基地,但因執政者壓制,作者不能北伐,只能望江慨嘆。4.「千古」三句,由山川滿目,聯想到千古興亡,朝代更替,都成歷史陳跡,只有眼前長江水奔流不息,不理人間世事。歷史發展的洪流,人是無法阻止。作者借江水之東流,表現壯志難酬的傷感。
作者將眼前所見的景象(北固樓的風光)及感觸(悲憤),擴展至歷史興亡,人的渺小。
作者刻劃了那一個英雄人物?
作者借那英雄發揮人什麼議論?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伸帧W髡呙枥L孫權的英雄形象----由外表(「年少萬兜鍪」)和權勢(「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伸帧? 」)兩個角度描繪。
作者以孫權未滿三十已統領萬軍,無懼曹劉等英雄事績,以諷刺宋室掌權者,無一能與之相比,未能興兵北伐,收復失地。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散曲:
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 .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主要特点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 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第三 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作者小传】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 潼关怀古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作者介绍 王磐
(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咏喇叭》,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分三层第一层(1、2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第二层(3-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讨论: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吹之声:
吹之功用:
吹之恶果: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吹腔儿大全仗你抬声价
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