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下学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上册,和下册的亚洲,各具特色的地区,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知识掌握基本可以。
综合程度欠佳。
效果分析
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
课堂练习适度,正确率高
完成教学计划,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
■课标要求
?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
2.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
?
2.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3利用地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并说出其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
■重点难点
?
重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方面的特点。
?
难点: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
?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城市,交通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俄罗斯的资料。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回顾俄罗斯
?
复习上节课有关俄罗斯地理位置、地形及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
?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
?
情境一: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特点
?
教师出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询问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一下俄罗斯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
?
学生回答预设: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
教师:一般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达。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主要形成了四大工业区,读图认识四大工业区,了解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思考这些工业区和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
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工业区都是分布在靠近矿产资源的地区,工业部门的分布与周围的矿产资源关系密切,比如乌拉尔工业区周边分布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铝土、铜等,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就主要包括石油、钢铁、机械等。
?
教师:可见,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常常成为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其他工业部门。俄罗斯依靠矿产资源和重工业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它的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但是由于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请同学们为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一下。
?
学生回答预设:可以将高新技术领域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
?
教师:阅读活动2材料“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货物主要有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类和家具等。中国的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很受青睐。”谈一谈(1)中国对俄罗斯主要出口哪类商品,为什么出口以这类商品为主?(2)如果俄罗斯仍然重视发展钢铁等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
学生讨论回答:(1)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出口这类商品的原因在于俄罗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比较落后,中国消费品制造业较为发达,且中国商品在俄罗斯有很大的市场。(2)如果俄罗斯一味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
?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更重要是认识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对其对工业的影响,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让学生清楚俄罗斯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体会因地制宜的经济观。
?
情境二:分析俄罗斯交通特点及影响因素
?
教师承转: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交通状态如何?工厂如何将生产原料运进来?工厂的产品又如何运送出去?引出俄罗斯的交通。
?
?
教师:阅读课本,观察俄罗斯交通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的交通方式及交通特点。
?
学生自学后回答:铁路、公路、航空、内河与海洋和管道运输。
?
学生:客运主要以铁路和公管路运输为主,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
?
教师:俄罗斯的交通运输有什么特点?
?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俄罗斯交通发达,但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南部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
教师引导:为什么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亚洲部分稀疏?
?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欧洲部分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人口、城市密集,所以铁路运输发达,铁路线密集,亚洲部分地形岖崎,气候寒冷,人口、城市稀疏,铁路线也稀疏。
?
教师追问: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要沿南部山区修建?
?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虽然俄罗斯南部多山,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但由于这里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人口、城市分布较多,需要便利的交通,而且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此修建铁路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
教师引导 :俄罗斯三面临海,又有哪些重要海港
学生看图后回答 : 圣彼得堡 摩尔曼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俄罗斯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与该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分布之间关系的理解。
?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工业及经济的影响,重点学习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分析了俄罗斯交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关系,可以看出确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是一个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个过程。
课件23张PPT。第二节 俄罗斯
(第二课时)请描述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L北冰洋太平洋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1 0 0 0 04 000 东西:10000km 南北:4000km50通常认为俄罗斯属于哪个大洲,为什么?亚洲和欧洲部分哪个部分多点?
北 冰 洋P42活动:1图:俄罗斯黑海波罗的海白令海峡太平洋贝加尔湖里海俄罗斯的地形区和主要河流,P42活动1 (3)西东俄罗斯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毕业了地势特点:
西低东高北低南高俄罗斯气候北极圈气候的主要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森林资源 ——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世界上最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矿产资源:煤、铁、石油、有色金属自然资源:矿产欧洲部分亚洲部分找出闪动的四大工业区并了解其工业部门1铁路站台俄罗斯最大城市:莫斯科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教材分析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也是我国主要的邻国。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安排了面积最大的国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横跨东西的交通三目内容,突出介绍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与工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路线分布的特点。
地理评课记录
授课教师:
学生:初一
课型:俄罗斯第二课时
时间:2016年5月6日
地点:初一(1)班教室
毕于强校长:
优点:
1.总体上本节课讲的自然,没有做秀的成份在里面。
2.讲课环节上层层相扣,学案运用非常好,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课缺点:
1.从老师自身来说,声音要大,字体要清晰,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去
点燃学生的激情。
2.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而不能停留在
“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
3.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胡庆才主任:
优点:
1.本节课从学生吸收知识方面,已基本达到目的
2.从结构上来说,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不足方面:
1.课堂气氛不十分活跃,缺少趣味性。
2.在上课技巧方面,在最后总结部分应需再次强调知识重点。
3.课堂上练习的习题比较单一,应再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
4.教师们应在继续研究怎样探讨,如何把本枯燥的课上成激情高涨的课。
师庆民主任:
优点:
1.所有的课都是内容决定形式。
2.单从本节课来说,首先教师能较好的使用学案,但仍需继续探究如何更好的使用。
3.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的自主教学很好,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体现的不够强,需继续加强。
4.从学业上来说,本节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教师的专业需再加强提高。
孟林老师:
优点:
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掌握,课堂上学生练习方面很好。
缺点:
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方面需加强
杨秋红:
优点:
本节课的效果不错,课件运用很恰当、合理。
缺点:
如能把个别知识点的顺序调整一下,在总结部分让学生自行总结,
效果会更好。
总结:
总体上本节课基本上算是一节优质课。首先从模式上说,基本上符合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层层相扣。其次,教师的教态大方,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学案不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合作比较好。教学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师生互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反馈及时,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再者,课堂开始时的导入自然,水到渠成,重点突出,适时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能启发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俄罗斯》评测练习(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也是我国主要的邻国。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安排了面积最大的国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横跨东西的交通三目内容,突出介绍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与工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路线分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