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具备了分析简单问题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有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但也有一些同学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认为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堂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21教育网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21cnjy.com
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要让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以及对本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有个比较全面的、辩证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难点知识的指导,重点知识的提升。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本节课有些活动的开展并未完全达到我的目标设计,有些学生的发言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1教育网
因此,也让我认识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活动。21cnjy.com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 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
3 举例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记住深圳、珠海、广州主要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等。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分组活动 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启发诱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
情
导
入
定
向
示
标
导入新课: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北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代伟人----邓小平,引导学生读课本,了解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继续设疑:珠江三角洲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今天的新内容《珠江三角洲》
展示目标: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 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
3 举例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记住深圳、珠海、广州主要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等。
(学生读后,师再强调重点任务)
了解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
由学生代表朗读,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总体认识本节课的任务,进而有目的地学习
2、 了解国家政策,进而为下文“外向型经济”打下基础。
承转过渡
自
主
学
习
激情过度:循着伟人的足迹,我们一起走进珠江三角洲这片沸腾的土地,
师出示学案:
自学课本P51正文与图,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 省中南部,__ __ (河流)下游,靠 两个特别行政区,南临 -海,且隔海与 地区相望。
2 找出北回归线,想一想本区属于什么气候?
(师及时巡视、指点、督查学生学习)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导言部分并组内纠错。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1正文及图,在图上找出广州,珠江、香港澳门,南海、珠江三角洲。
并及时圈画出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整体了解本课内容。
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手、动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及时巩固
( 老师出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学案合作探究中设置的几个问题)
在地图上描绘海岸线,直观感受本区海陆位置的优势?
找出北回归线,说出珠江三角洲位于哪个热量带和温度带?
结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本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4、在图上找出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給于及时的鼓励和合理评价。
老师赞美: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回答、表现十分出色,希望再接再厉。
1 、从图片中直观感受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
2、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快速抢答。不能自己独立完成的,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信心百倍
摩拳擦掌,准备更好的表现。
1、 培养学生的快速应变能力,促进师生融洽交流的关系。
2锻炼学生团结合作齐声回答问题的热情.,同时从图片中直观认识感受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3、通过语言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他们更主动的学习.
承转
自
主
学
习
及
时
巩
固
过渡
合
作
探
究
自
主 学
习
老
师
点
拨
知
识
结
构
本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优势,注定本区独特的经济特色即:“ 外向型 ”型经济。
根据53页两段文字,自主学习:
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___________ 工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等轻工业,产品通过____________出口到世界各地。
2 、21世纪以后,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__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引导学生根据本区的工业发展实况,理解外向型经济的内涵,进而总结归纳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提出问题:
分析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分组活动,阅读课本52—53页图表、文字,合作完成阅读要求1、2两题。
(重点强调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阅读课本资料
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并对本区的外向型经济做出简单的,合理的评价。
(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中国吸收和利用外部资源,又导致中国内部资源外流。)
珠江三角洲
1、 位置:广东省______部,_________ 下游,
邻 ______、_________ 两个特别行政区.
A 政策优势
2、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B 区位优势
C 人文优势
A 20世纪80年代 _______产业
3、外向型经济:
B 21世纪以来:__________产业
学生齐答“外向型经济”
阅读课本52页,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并根据老师的提示查找问题答案。
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认真阅读课本52-53页图表、文字,归纳出外向型经济对本区的促进作用。
回顾中学习: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他们的祖籍是广东省、福建省。
有首批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
简单了解本区发展出现的问题:用工荒、缺乏竞争力。
对策:提高创新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尝试描述并大胆发言
1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励学生细致、深入地了解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力。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分析图表、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认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想看待地理事物。
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的能力
【课堂达标训练】
1、目前,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
A、广州 珠海 B、香港 澳门 C、深圳 广州 D、深圳 珠海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优势的是 ( )
A、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理位置优越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优惠 D、矿产资源丰富
3、目前,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
A、重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航天工业 D、采矿业
4、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主要出口工业产品很少出现: ( )
①电子产品 ②汽车 ③钢材、钢铁 ④服装、玩具
A、② ①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我国的“南大门”。在南方地区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外向型经济特色鲜明。本节教材选择了两部分内容:一、珠江三角洲位置特点的概述。二、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目前,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教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从区位优势条件入手,通过分析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进而探究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观课评课记录
组 别
地理
出课人
出课时间
2016.5.8
课 题
八下 珠江三角洲
评课人
评课时间
2016.5.8
评 课 纪 实
一、出课人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共同研讨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在证明思路和方法上学,消除或减弱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大胆探索。力争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好习惯,真正达到师生互动,融会贯通。
二、教师点评1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形式符合学科、学生特点,启发诱导符合学生实际。且引入方面很有独特之处,教学环节紧凑,四个阶段学习任务明确。第一阶段读图,即通过让学生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让学生到图中指出,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观察位置让学生总结珠江三角洲位置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第二阶段,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教师在引导方面做得非常好,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第三阶段,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知识点的迁移,有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总结,教师归纳。第四阶段,评测练习
三、教师点评2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杨老师在这节课中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四、总评
今天听了杨老师的一节《珠江三角洲》,下面就这节课谈一下我的一些观点和收获。?
?本课是以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为基础,我国南方地区轻工业分布地区珠江三角洲。
杨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上充满激情,很有创新意识,深受学生喜爱。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识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展现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应当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加以适当的点拨。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纵观这节课,可以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情绪,感受了学习地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永远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追随完善,逐渐走向成熟、完美。
《珠江三角洲》评测练习
1.图1所示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 )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辽中南工业基地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它优越的区位优势,下面选项中不属于自然区位因素的是 ( )21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毗邻港澳 B.多优良港湾 C.濒临南海 D.侨乡
3.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优势是 ( )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气候宜人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毗邻港澳和南海
4.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
A.对外开放的政策 B.自然资源丰富
C.许多地方是侨乡 D.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5.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重工业发达 B.属内向型经济
C.属外向型经济 D.经济落后
读珠江三角洲局部图(如图2),完成6?7题。
6.图中表示深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海陆兼备、交通发达,是祖国的南大门
B.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对外开放力度小,第三产业发展慢D.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8.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同学的父母和亲戚滞留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能回家和亲人一起过春节,请你想一想,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21cnjy.com
A.加工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B.旅游资源丰富
C.农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气候条件优越
9.珠江三角洲产品出口的渠道是 ( )
A.广州 B.港澳 C.深圳 D.珠海
10.目前,珠江三角洲的支柱产业是 ( )
A.重工业B.电子信息 C.航天工业 D.采矿业
11.读珠江三角洲区域略图(如图7),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面向②_海,毗邻A_____和B______,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21·cn·jy·com21·cn·jy·com
(2)该地区有两个经济特区: ④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3)城市:主要城市有广东省省会③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等。
(4)交通:主要的铁路有北京到广州的⑥_______线和北京到香港九龙的—线,此外,本区的内河航运主要是利用①_____________江,高速公路也很发达。21教育网
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 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
3 举例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记住深圳、珠海、广州、珠江三角洲等。
课件30张PPT。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南方地区 第三节第一课时 珠江三角洲 位于深圳的邓小平纪念广场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
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
念,指明了经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www.xkb1.com 第三节(第1课时)珠江三角洲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第七章 南方地区■导言珠江三角洲鸟瞰 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
4、记住深圳、珠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的位置海陆位置(1)请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位置。
(2)这样的海陆位置,有何益处?利于海上的运输、贸易往来、海上军事等。广东省中南部,珠江的下游,南临南海。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纬度位置气候湿热,
农业基础条件好
人口稠密,
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图中查找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
体会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OO香港澳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人们常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形象地概括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你了解的情况,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思考 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厂车间广东省佛山市某玩具厂车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在接受香港、澳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主要包括家用电器、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和玩具等轻工业。产品主要通过香港、澳门出口到世界各地。至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家用电器、服装、玩具等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表现 进入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转移到内陆地区。目前,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医药、汽车等已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产业调整方向和变化过程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以出口贸易为主,也做进口贸易,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配套服务。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引进来:出口劳务和产品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走出去: 通过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
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活动。活动p52-53促进了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珠江三角洲由过去的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等地。1. 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哪些优势条件。
2. 议一议,外向型经济对当地区域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类型的转变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政策因素: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2、促进了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
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产业类型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某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出现“用工荒”;制造业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利润空间小,在国际制造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同时,随着本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
为实现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12月,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战略措施,必将增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推进该地区的稳定快速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阅读www.xkb1.com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中国吸收和利用外部资源,又导致中国内部资源外流。合理评价外向型经济1 位置:广东省______部,_________ 下游,
邻 ______、_________ 两个特别行政区.
A 政策优势
2 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B 区位优势
C人文优势
A 20世纪80年代:__________产业
3 外向型经济:
B 21世纪以来:____________产业知识总结珠江三角洲 中南 珠江
香港 澳门劳动密集型
高新技术政策优势:
区位优势:
人文优势: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1、珠江三角洲位于( )
A. 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云南省 D.青海省
2、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 )
A.香港 B.台湾
C.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AD课堂练习3、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的主要来
源是( )
A.东南亚 B.日本
C.台湾地区 D.港澳地区
4、珠江三角洲出口产品通过的主要
贸易渠道是( )
A.国同市场 B.港澳
C.台湾 D.美国DB二、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B.许多地方是侨乡
C.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D.矿产资源丰富
2.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
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
B.许多地方是侨乡
C.这里平原广阔,水网密布,物产丰富,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
优惠政策课堂练习(1)ABACABCD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