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导学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导学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8 21:33:09

内容文字预览

《幼时记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文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会积累与归纳。 学习难点 :(1)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阅读。 学习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整体感知 疏通课文: 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三、合作、交流、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2、强调重点: (1)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拟 强 怡然 称快 其 必 之 则 然 …… (2)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作……观 3、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 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 其 神游 庞然大物 方 之 盖 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以……为 ……为所…… 6、教师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四、课堂检测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 藐小( ) 鹤唳( ) 凹凸( ) 沟壑( ) 庞然大物( ) 怡然称快( ) 土砾( ) 项为之强( ) 2、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 项为之强 (3) 作青云白鹤观 (4) 以丛草为林 (5) 拔山倒树而来 3、 解释成语并造句。 明察秋毫: 造句: 庞然大物: 4、 解释下列字,并说明用法。 之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观之正浓 项为之强 故时有物外之趣 其 使其冲烟飞鸣 常蹲其身 神游其中 而 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找出下列句中表示“看”的词语。 1 能张目对日( ) 2 必细察其纹理( ) 3 定目细视( ) 4 见二虫斗草间( ) 5 观之正浓( ) 6、 填空。 1沈复,字( ),( )代作家,著有《 》。 2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围绕( ),记叙了( ), ( ),( )。 7、 翻译句子。 1 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注音:童稚 项为之强 藐小 怡然称快 鹤唳云端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 和拟作群鹤舞空 徐喷以烟 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 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 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导入 : 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 三、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明确:(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四 、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独立描述,教师稍加评点,鼓励为主。) (4)、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5)、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五、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六、课堂检测 (1)《练习册》 (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板书设计 : 《幼时记趣》 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 1、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2、神游山林: 观察仔细 想象奇特 3、鞭打蛤蟆:
课后反思

课件26张PPT。总有一天……我要变成……说明孩子的 非常丰富想象力幼时记趣幼时记趣沈 复 作者简介: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出处:《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已逸。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情趣,情调低沉,略含感伤。背景简介感知课文朗读课文,读通、读懂
借助工具书,弄清词义实词积累余: 明察秋毫: 明: 察: 毫: 故: 私: 拟: 强: 怡然称快: 神游: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拔 :我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眼力 看清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所以私下里比同“僵”僵硬的意思 高兴得连声叫好 在想象中游历很大的东西 搬开土山,撞到大树 移,搬开虚词积累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徐喷以烟: 或: 使其冲烟飞鸣: 常蹲其身: 盖: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的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指群鹤舞空的景象项为之强: 因为 代昂首观之的动作用 连词或者代词?蚊子代词,自己的连词“原来是”被三?省略句群鹤舞(于)空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四?固定句式作……观:当作……看 ?以……为:把……当作…… ?……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词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4)见二虫斗草间。 (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常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参考译文 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像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一个家伙掀倒"山"压倒"树"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虾蟆的到来)不觉使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虾蟆,抽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思考1: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①观蚊如鹤
②神游“丛林”
③驱打蛤蟆思考2:想 象 丰 富文中作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 )文中描写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 1.…私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3.…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
这些都说明作者具有丰富的——思考3:想象力文中表现作者观小为大的丰富想象力的句子有哪些?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观蚊如鹤神游“丛林”驱打蛤蟆…以丛草为林……神游其中…庞然大物,盖一癞蛤蟆也思考4:分别出自文章中的哪一个事例?全 文 结 构第一段,总叙“物外之趣”.第二段,“物外之趣”一:观蚊如鹤第三段, “物外之趣”二:神游山林第四段, “物外之趣”三:鞭打蛤蟆思考练习一: 这篇叙述作者童年生活的
散文围绕的中心是什么?童 趣 你认为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个事例?它好在哪里?思考练习二:观蚊如鹤神游丛林驱打蛤蟆课堂练习一:拼 音稚( )项为之强( )刚强( ){鹤唳( )怡( )然凹凸( )( )丘壑( )zhìjiānglìqiángyíhèāotū课堂练习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徐喷以烟( )怡然( )拔山倒树( )余年幼(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以丛草为林( )慢慢地喜悦的样子我看清移,搬开僵硬自己把…当作…延伸拓展 阅读《孙叔敖埋蛇》,回答问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
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
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 之,恐 去 母 而 死
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
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
之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列女传·仁智传》)
注:阴德:指有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
向者:刚才。1、解释红色的词。 ①杀而埋之
②其母问其故
③闻见两头之蛇者死
④向者吾见 之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3、读了这则故事,其“趣”表现在什么地方?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时,看见一条
长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回到家里
叔敖哭起来。它的母亲问他为什麼哭,孙叔敖便回
答说:“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刚
才我看了两头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 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
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埋起来了。”他母亲说:
“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老天
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
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个仁义的人了。 扩 展 练 习请用“一至十”10个数字分别填在横线上,使原句正确无误 年一觉扬州梦 春白雪归春冢 月黄鹂飞上林 边伐鼓雪海涌 去紫台连朔漠 月秋高风怒号 月七日长生殿 更鼓角声悲壮 宫粉黛无颜色 天闾阖开宫殿十八三七二五四六一九一、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二、背诵全文。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