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迎新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②、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分工协作。
③、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④、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前的规划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创作中提高对生活物品与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习惯。
⑤、使学生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中,掌握场景的色彩搭配及其他审美原则,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发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2学情分析
整体来说七年级的学生美术基础比较差,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他们思想都比较积极,喜欢参一些活动。我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尽可能地设置有趣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重点难点
①、任务型教学中各个小组的任务明确。
②、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的形状、色彩做出有
创意的装饰物来美化教室。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播放《喜洋洋》歌曲,学生谈论新年祝愿。由此导入。
活动2【讲授】了解新年习俗
播放幻灯,看国内外是如何过新年的。
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教室布置?
讨论回答:窗花、彩带、面具、挂灯笼等。
活动3【活动】手工制作
学生分组作业:
1、2组制作窗花
3、4组制作彩带
5、6组制作面具
活动4【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亲临指导学生做手工,师生合作完成。
活动5【测试】比一比
看看那一组做得最多?
看看每组里那一位同学做得最好?
教师鼓励学生完成的过程及结果,并提出更高要求。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请家长帮忙完成一件满意作品
2、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布置教室。
课件12张PPT。迎接新的一年冰 雕 迎 新 年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各 地 风 俗德国:钱包放鱼鳞 爬高祈好运
在除夜,人们会点起灯,放起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流传着一种风俗———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 德国人元旦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
比利时:人给牲畜拜年
在比利时,人们在元旦清早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给牲畜拜年,比利时人会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宠物猫狗身边,煞有介事地向它们问候:“新年快乐!”
墨西哥:新年来临前不许笑
墨西哥的新年习俗有点怪,人们在元旦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传统习惯,如果想获得好运气,一年最后五天内是不能笑的。
法国:狂饮辞旧岁 风向卜年景新年夜,
法国人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有厄运;所有的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英国:争着打井水 深夜迎亲友
巴西:登山寻幸福 见面揪耳朵
外国人新年习俗在日本横滨的一家海洋天堂水族馆里,一头6岁的小海狮嘴叼毛笔用中国书法在写“申猴”,纪念2004年———猴年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家食品厂,工人们正在忙着烘烤乳猪。烤乳猪是菲律宾人迎接新年的传统菜,每年这个时候顾客的定购数量都很大。作 品 欣 赏(一)作 品 欣 赏(二) 作 品 欣 赏(三)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