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第一中学初三历史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⒈布克哈特在《______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这样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
在________,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据你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法国
2.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4.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之初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用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5.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是西欧中世纪以来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l4—l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邪说”是
A.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6.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头等大事”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启蒙运动
D.宪章运动
7.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兴”的含义是指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神学文化的复兴
8.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9.右图(不列颠娜与流浪女儿美利坚)
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10.喜好穿越剧的莉莉同学坐上了从株洲到北京的高铁,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来到了1825年的英国,坐上了当时最新式的交通工具
A.
B.
C.
D.
11.下表是某同学整理出的部分欧洲杰出人物的资料,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人物
身份
贡献
A
但丁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
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
B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巨匠
他创作了许多剧本和诗篇,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
C
罗伯斯庇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领导人
他率领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在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D
克伦威尔
法国大革命时期领导人
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外国军队进攻,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12.下面是小雨同学制作的一个反映近代西方民主发展历程的年代尺。该年代尺中,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
13.我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时采用了右图资料。对其解读最正确的是
A.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B.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体现了三权的分立
D.反映了人生而平等
14.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
《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5.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6.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煤的储存丰富
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采掘技术提高
D.煤的出口量激增
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8.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了政局动荡
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9.某旅游公司开展“与哥伦布同舟航行”旅游活动时,他们应选择的航线是
20.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事件分别是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
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2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哈姆雷特》等。
2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24.17世纪初开始的100多年间,英国在北美太平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
25.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26.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先后穿越大西洋、印度
洋和太平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三、填空题
27.下列图片反映了英国的近代化历程
(
图一
)
(
图二
)
(
图三
)
图一是________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她的作品宣扬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
。
图二中的法律条文出自《___________》,它确定了___________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
图三是英国_________过程中的机器,它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二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
(1)材料二、三分别出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两部法律文件?(2分)
(2)材料二的文件是在何时颁布的(写出年月日)
(1分)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1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
孟子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三:我不同意你说和每一个字,但我愿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四: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反映了什么核心思想?(1分)
(3)材料三表明伏尔泰的什么观点?(1分)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是哪些文件吸收了他这一观点?(举一例即可)(1分)
(4)据材料四,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1分)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
(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1分)
30.
请根据所示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参与
“大国之路”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材料一: 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牛顿的“伟大定律”缔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则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了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在走上“大国之路”之前,已经具备了哪些历史条件?(2分)
(2)材料二中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什么?
(1分)
(3)材料三中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的变革指什么事件?(1分)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这场“变革”给英国带来的影响。(2分)
(4)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的变革的政治前提是什么?(1分)
常熟市第一中学初三历史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27.
图一
,
。(2′)
图二
,
。(2′)
图三
,
。(2′)
四、材料解析题:
28.
(1)
,
。(2′)
(2)
,
。(2′)
29.
(1)
,(1′)
(2)
,(1′)
(3)
,
。(2′)
(4)
,
。(2′)
(5)
。(1′)
30.
(1)
。(2′)
(2)
。(1′)
(30
(1′)
,
。(2′)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