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初步概念。
器材准备
小车、木块、重物、小桌、沙子、弹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能量。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并了解一些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
问题:根据你的认识与了解,能说说能量有哪些形式吗?
学生讨论回答。
指出:机械能是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设问:到底什么是能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什么是能
1.演示实验:
(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
(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
(3)被拉伸的弹簧拉动小车运动。
2.分析、讨论:
(1)运动的小车对木块、被举高的重物对小桌、被拉伸的弹簧对小车
做没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能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看教材图11-19中的情景,说出什么物体具有能量。
3.“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4.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
举例讨论:下列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
(1)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2)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
(3)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分析: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5.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探究点二
机械能的分类
问题: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都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都具有能。它们具有能的原因是否相同呢?
回顾实验作答:
小车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运动;
重物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被举高;
弹簧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发生了弹性形变。
为了区分它们,物理学中作了如下规定: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4.机械能的分类: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探究点三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
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
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很严重。
设计实验:教材P15活动1
思考:
(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
(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
(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
(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实验探究: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练习:
(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_____。为什么?
(2)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____。为什么?
(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
不同?
探究点四
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依据。
学生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
(1)如何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探究后,汇报结果;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关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课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
探究点五
机械能的转化
1.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
具有势能。
练习: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③被拉长的橡皮筋。
④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2.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1)演示并分析课本p18活动3A中设置的实验;
得出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分析教材三个实例。
板书设计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一、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质量、举高的高度
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
四、机械能的转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能突破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我设计了多组探究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自制纸盒、弹簧、橡皮筋、斜面、不同质量的铁球、玻璃球等)探究能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的方法,这段距离也可以是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其他方向。这样,有的同学探究出用口吹、用滚动的球撞、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或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等方法。再从中归纳出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的理解,更懂得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三种能量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列举出几种具有以上三种能量的例子。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