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 刻度尺 .
(2)该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小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长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4)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2 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大 (填“大”或“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公式,要测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
(3)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4)读出上一半路程和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进行比较即可;
(5)根据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即可得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6)如果让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判断所测速度的情况.
【解答】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
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刻度尺.
(2)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
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4)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总路程s=60cm=0.6m,所用的时间t=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
小车通过上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3s,小车通过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t﹣t1=5s﹣3s=2s,
根据v=可知,在通过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较短的平均速度较大;
所以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5)因为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所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6)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短,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平均速度的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v=;刻度尺;(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小;长;(4)0.12;小于;(5)变速;(6)大.
【点评】本题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速度的计算,是较为基本的知识点,其中对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的分析是较易出错之处,应细心判断.
某物体在运动中,通过路程S1所用的时间为t1,接着以速度v2通过路程为S2,那么物体在它运动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物体以速度v2通过路程为s2,可以得到此过程所用时间t2,已知全程和所用时间,两者之比就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v=,
∴物体通过路程s2所用时间为t2=,
物体在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t1+;
全程的路程为s=s1+s2,
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将总路程和总时间用已知条件正确的表示出来,仔细化简得到结论,难度不大.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