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而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进行巩固。
结合我科的课题《中学地理课堂互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图像教学的评价》,在上学期已经进行的读图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本节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大量的读图、用图训练必不可少,而初一的学生的心理年龄还比较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好奇心重,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我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初一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让学生了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海拔高度之前,安排了听音乐、看图片和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竞猜将要讲的国家,从而引出主要地形区。
效果分析
学 校
姓 名
课 题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
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在教学设计中紧贴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充分分析初一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结合我科的课题《中学地理课堂互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图像教学的评价》,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着重对学生进行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具备教学特色与创新
⑴在充分分析了初一学生的心里特点后,设计了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读图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 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 ②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
? ③有利于各国经济与技术的密切合作。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 (3)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原因
? ①通过数字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 ②为什么占世界少数人口的发达国家却创造和占有了世界绝大部分的财富?
(4)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紧贴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充分分析初一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结合我科的课题《中学地理课堂互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图像教学的评价》,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着重对学生进行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的教学亮点有以下几点:
⑴在充分分析了初一学生的心里特点后,设计了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读图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 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 ②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
? ③有利于各国经济与技术的密切合作。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 (3) 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原因
? ①通过数字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 ②为什么占世界少数人口的发达国家却创造和占有了世界绝大部分的财富?
(3)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堂课有以下两点可以值得进一步改进:
⑴在教学的设计中,开始安排了非常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而后期的读图教学活动相比较之下就显得有些“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了持续性。
⑵学生在《世界地图》中找到主要国家分布的教学活动中,对位置的落实做得还不够深入。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教学设计
执教者:张 指导老师:
【教学目标】
? 1.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及其分布地区。(重点)
? 2.知道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重点)
? 4.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组织。
? 5.了解到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 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的对比图片。
[教师提问]:通过填表将上述
5个国家的人口数及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人口数和世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教师追问]??
①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那几个大洲?请举例说出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在那几个大洲?哪个国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学生观看图片,
了解全球在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富积累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国家高度发达,有的尚待发展,有的十分落后?,贫富差异很大,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学生读图填表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新授:
(板书)
一、经济全球化
? [教师讲述]: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的出现,使劳务、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日益向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剧了国际间的贫富分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 左右着国际游戏规则。
【合作探究】学生读图探究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 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 ②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
? ③有利于各国经济与技术的密切合作。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 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原因
? 1、通过数字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 2、为什么占世界少数人口的发达国家却创造和占有了世界绝大部分的财富?
???联合国
?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自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教师讲述]: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6年1月1?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成员国目前已达156个。
? [教师追问]:我国什么时候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一个非政府性、非盈利性和永久性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中国北京。
二、发展问题与南北关系
? 1、知道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标志和突出表现。
? 2、通过实例,了解南北问题,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 3、了解当今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理解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 多媒体导入图片
? 指导学生明确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标志和突出表现,了解南北问题,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 这些图片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的差异,
你能说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包括哪些方面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工业、交通、科技、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 3、通过图片使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工业、交通、科技、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三、“只有一个地球”
1、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包括哪些方面?2、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上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基础。
? 人类的过度索取导致了地球资源的枯竭,产生如“三废”
? (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生态恶化以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