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1单元——回忆我的母亲朱 德第5课 回忆我的母亲目标定位 教学目的
一、了解回忆录的概念。
二、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导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堂小结 朱德
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作者简介讲授新课共和国十大元帅: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贺龙 陈毅 刘伯承 罗荣桓 聂荣臻 徐向前叶剑英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留给儿子怎样的回忆? 文章体裁 什么叫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 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
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佃农( ) 祖籍(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
不辍劳作( ) 饱尝(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迁徙( ) diàn jí lǒng nì lùshú yá hèng mán chuò cháng zhóu l? mùChāi yìx? 1、不停地劳动(耕作)。
2、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3、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4、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5、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6、到处向人家借钱。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吃大户
东挪西借 (一)(二)(三)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的回忆。
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1)(2-15)(16-17)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分段归纳。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2)“我爱我母亲”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第一部分——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据“预习提示”介绍,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
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请在各段落中试着找出中心句,并用铅笔先标注出来。
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
第五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第六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
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七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
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
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爱憎分明)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
(提示:概括大意时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第10段,同情革命。 第11段,热恋故土,坚持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
生活。 第13段,(这一层的小结)到老不曾脱离劳动,
热爱生产。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家庭作业(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
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