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乡愁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10 乡愁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9 18: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愁》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1、加强诵读体会意境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主题与技巧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表现乡愁的诗句:从已经学过的诗词中,找出至少5句表现乡愁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颢)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白居易)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0、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二、学习探究
1、朗读课文,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2、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3、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起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4、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
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呵"" 而现在"等。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诗人集中抒发了他身在宝岛思念大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5、课文内容前后排列的顺序能否调整?说说自己的理由。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级"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6、品味语言: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的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合合离离,乡愁寄托在船票上;到后来,母亲的一方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浅浅的海峡又把自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一群人的家国之思了。其中的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既准确的表现了意象的特点,又使语言具有节奏韵律美,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一方矮矮的坟墓”,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一湾浅浅的海峡",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
三、拓展延伸
1、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
《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
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2、模仿《乡愁》句式的特点,写1-2节诗。
小时候
乡愁是一个小小的风筝
我在这头
梦想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封长长的书信
我在这头
亲人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座层层的牢笼
我在外头
思想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本厚厚的记忆
我在这头
童年在那头
乡愁 解雅漉
春节时
乡愁是一张精美的贺卡 我在这头期待 伙伴在那头祝福
元宵节
乡愁是一个红红的灯笼 我在这边想象 爷爷在那边牵挂
端午节
乡愁是一个甜甜的粽子 我在这头品尝 奶奶在那头守望
中秋节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亮 我在这边观赏 亲人在那边企盼
3、以“幸福”、“童年”、“友谊”、“快乐”、“梦想”等为主题,选一个仿照《乡愁》写一首诗。写3-4节。
童年
年幼时
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
快乐在里头
烦恼在外头
稍大些
童年是一道弯弯的虹桥
稚嫩在后头
懂事在前头
成年了
童年是一场甜甜的美梦
单纯在心头
负担在肩头
年老了
童年是一张小小的照片
童心在那头
人生在这头
梦想
小时候
梦想是一片缥缈的云雾
我寻觅着
云雾弥漫着
长大后
梦想是一座高耸的大厦
我仰望着
大厦矗立着
后来啊
梦想是一张上升的船帆
我衡量着
船帆高挂着
而现在
梦想是一幅多彩的画布
我诠释着
画布渲染着
幸福
李思达
春天
幸福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
我在下头
梦想在上头
夏天
幸福是一眼清清的泉水
我在源头
拼搏在尽头
秋天
幸福是一个甜甜的苹果
我在地头
收获在心头
冬天
幸福是一片皑皑的白雪
我在外头
孕育在里头
友谊
小时候
友谊是一个小小的玩笑
玩笑是真诚的
长大后
友谊是一次轻轻的握手
握手是善意的
后来啊
友谊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礼物是美丽的
而现在
友谊是一句励志的话语
话语是奋进的

快乐
孙建军
孩提时
快乐是一颗小小的糖块
衔在嘴上
甜在心上
小学时
快乐是一张满分的试卷
捧在手上
乐在心上
中学时
快乐是一句鼓励的话语
笑在脸上
记在心上
以后啊
快乐是一份满意的工作
累在身上
美在心上
母爱
徐青
孩提时
母爱是一件厚厚的毛衣
穿在身上
暖在心里
上学后
母爱是一杯浓浓的牛奶
喝在嘴里
甜在心头
现在啊
母爱是一句谆谆的教诲
听在耳里
刻在心里
未来呢
母爱是一盏亮亮的路灯
我在前行
母亲在指引
你认为这首写得怎么样?请写出简短的评论?
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
"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2)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