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9 18: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新装”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的情节、安排的材料、刻画的人物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进行的。
据调查结果表明这篇童话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文之一。七年级学生的心理还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脍炙人口,文质兼美,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又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对他们而言,几乎没有文字障碍。
这篇童话字面上容易懂,故事又有趣,讲读时注意防止浮而不实,追求表面热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理解写作意图,了解童话的特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写作思路,了解童话通过幻想、想像和夸张塑造形象的特点。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写作意图。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默读、把握写作思路。共同合作探究文章主题。通过课本剧表演,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3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后,要把重点放在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这一环节。另外要深入课文,应该让学生先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面的启示,同时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重点难点
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写作思路,了解童话通过幻想、想像和夸张塑造形象的特点。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写作意图。
2、默读、把握写作思路。共同合作探究文章主题。
5.1.2学时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写作思路,了解童话通过幻想、想像和夸张塑造形象的特点。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写作意图。
5.1.3学时难点
默读、把握写作思路。共同合作探究文章主题。默读、把握写作思路。共同合作探究文章主题。
默读、把握写作思路。共同合作探究文章主题。
5.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我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 (请2-3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同学们回答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课文
(一)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新字、词,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明确:新装
2.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皇帝
(提示:愚蠢
、爱美、虚伪、不可救药、昏庸
、无能、无知、不称职)
3.梳理文
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织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小孩揭新装
(二)整体感知:
1.本文课文的题目是《皇帝的新装》。从题目看,你认为中心词是什么 (新装)
2.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异的功能 (主线)
(任何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并告诉学生,本文的材料安排,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围绕这条主线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对新装的态度如何
第一问,可让学生抢答。第二问,第三问要求学生在速读文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依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炼的语言勾勒故事梗概,学生概括,教师归纳: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小孩揭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皇帝
小孩


新装


骗子大臣
4.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内容,注意突出关键的情节、细节。
找1-2名同学根据图示复述课文,并对复述好的同学给以鼓励。
六、精细研读课文内容。
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不仅要有完整巧妙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还要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以及传神,生辉的语言。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将你认为稳重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圈点勾画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揣摩,分析用笔的妙处,然后提问。
2.就学生举出的语句,让学生个别范读,大家评议,教师适当点拨,设疑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的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朗读时应读出什么语气、语调)。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内容。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炫耀以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朗读应读出自然嘲讽的语气,语调平缓,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朗读时怎样读。
(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朗读时应读出恐慌,傲慢的语调,神情表现出自负)。
(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传播开来。
小孩的喊声表现了孩子什么样子的性格。“爸爸”为什么称孩子的是声音为“天真”的声音。
(小孩是一个未经世俗浸染的生命,天真纯朴,无所顾忌,他没有什么要维护的,什么也不怕,也没有学会弄虚作假,因此,他的喊声表现出单纯,无私无畏。朗读时应语速要快,语气天真,语调要高,而“爸爸”的话是为了对孩子不懂世事做掩饰。语速要缓慢,语音要低)。
3.小组交流:(分四个人一小组,进行交流分析,然后提问)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你觉得皇帝、骗子、大臣、小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4.教师归纳总结:
皇帝:昏庸、奢侈、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大臣:昏庸、愚蠢、阿谀逢迎、虚伪、自欺欺人
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
孩子:诚实、天真、无私无畏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
1.骗子的骗术是文章想象最完美的体现,巧妙之处在于有心人一看便知道这是骗术,因为它虚伪得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点影子。而这明显的骗局居然这些大人们没有人敢点透,这是为什么 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来揭穿 这天真的声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响,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没有受污浊的世风熏染,还保持这一颗纯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心,他敢于说真话。天真的声音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无私的人,诚实的人,做一个敢于说真话,战邪恶的人。用真诚去回报社会。
2.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情节的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活动4【练习】巩固提升
本文围绕
,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分别刻画了




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活动5【测试】拓展
1、文中的皇帝是怎样的人
2、做一个怎样的人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________________(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_____________(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新装后,回到宫里___________(想象一下,皇帝想什么,做了什么 )
发挥想象,给这篇文章补个结尾,字数不限
5.2
第二学时
5.2.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2、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法。
3、童话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解读课文,学习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揣摩作品的意蕴,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5.2.2学时重点
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体会作品深刻的内涵。
5.2.3学时难点
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5.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大家想知道皇帝上当受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2【讲授】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1)品味句子,分析人物形象:A以“一个
的皇帝”为句式,在
处填入一个修饰性词语,来说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个怎样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理由证明。B作者采用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手法的 说说它们的作用
(4)你能总结童话的特点吗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通过提问、板演、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活动4【练习】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教师出示课堂作业。并明确方法。学生开始做作业,教师明了学情、个别指导、分类指导。
1、皇帝上当受骗最主要的原因是:()
A.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B.皇帝追求虚荣,愚蠢透项。
C.骗子的计策正中封建统治者的要害。
D.皇帝身边的大臣对皇帝阿谈奉承,欺骗。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表现小孩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B.表现小孩子机智勇敢。
C.表现小孩子胆子大,不怕别人说他愚蠢。
D.表现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
在文中的意思是(
)
A.性格活泼、浪漫。表示小孩纯朴的特点。
B.心地单纯,性情率真。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
C.性格开朗,谈吐自然。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的夸奖。
D.心地单纯,性格直率。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不懂事的掩饰。
4.对“有一个小孩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
A.出于种种原因大家不敢说真话,只好借小孩之口来表达。
B.赞赏小孩有勇气,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话来。
C.责备小孩不懂事,不该说皇帝的坏话。
D.嘲笑小孩太愚蠢,竟说出这样的荒唐话。
活动5【测试】过关突破
5、阅读童话结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必须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是什么描写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卑鄙、愚蠢的本质。
(2)童话的结局让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说明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活动6【作业】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么做
2、给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