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深度解读《皇帝的新装》一文,在反复朗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童话背后的深意。
2、让学生理解,童话不仅属于小孩子,还属于成年人,它“反映人性弱点”、“揭示社会黑暗”“带给人类光明和希望”。
3、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深度解读其它童话作品。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由小学的幼稚走向成熟,处在独立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读书的类型也逐渐增多,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去求得情感共鸣、解读人性并完善自我。
在之前的预习中发现,学生对于第六单元的主旨把握比较到位,也能够正确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有条件也有必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深度解读文章。
3重点难点
1、深度解读《皇帝的新装》一文,在反复朗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童话背后的深意。
2、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深度解读其它童话作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皇帝的新装》刘芳课堂详案
教学过程:
预习:1、细读《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书上批注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在书上批注,这两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预习《丑小鸭》,思考丑小鸭离开了几次 每次为什么而离开 有人说,它是一个天鹅蛋,即使不努力,也会变成天鹅,你认为呢 文章想要告诉你什么
3、这些文章中有没有一些句子,让你觉得成年人读了也会有一定启发 勾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一、导入
1、你印象最深的童话是哪一个呢 读完后你的感想是什么,或者它让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生发言。(2-3个)
2、谈了那么多童话故事,那你认为童话的特点是什么
生发言。
Ppt总结:童话借助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用浅显的故事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生齐读。)
师板书。
师:也就是说,童话,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只是它的方式是借助想象和夸张。——下面,我们就重温《皇帝的新装》这则故事,让它带我们走进更为广阔的童话世界吧!
二、《皇帝的新装》
(一)寓意一:人性的弱点
1、《皇帝的新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你可不可以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故事梗概
生发言。
师:也就是说,本文讲了“两个骗子用一件并不存在的新装欺骗了皇帝、大臣、全城人”的故事,对吧。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皇帝什么都没有穿,带着一群大臣在大街上“裸奔”,出尽洋相。其实这件新装之所以会骗到皇帝,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大的故事背景,文章有个部分交代了这个背景……知道的同学先不要说,我们先找到这个部分,一起来读读,看看我们的默契度吧!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师:现实生活中可不可能存在一个人对新衣服有那么狂热的爱好 (不可能。)那也就是说,童话里用到了一些手法:夸张和想象。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这种夸张味道 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老师提示他要重读这些富有夸张意味的词。(所有的钱,既不……也不,每一天每一点钟,都在,总是说(侧面描写))
全班一起读。
师:总结一下,也就是皇上非常爱穿新衣服,因为他想要“漂亮”!(拉白板。)
2、分析形象,解读人性
师:所以,有了这个大前提,骗子来啦!他给皇帝展示了一张“说明书”,一下子就抓住了皇帝心。我们根据全文内容,来填好这张说明书吧!(生补充)
“人间最美的布”说明书
产品优势:美丽,轻柔;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衣服
产品成分: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制造商:两个织工(骗子)
产品适用人群:爱漂亮的有钱人
(是否加入这个环节 请以骗子的口吻来推销这种布料。)
师:哇塞,看到这么美丽而神奇的布料,皇帝一定很高兴了,所以他这样想:“……”一起读……
师:我们之前都分析过,皇帝很喜欢“漂亮”,可是,这个布料最吸引他的地方,是不是因为它很漂亮 不是,而是“……”那也就说,皇帝真正爱的是不是漂亮 那是什么呢
(皇帝爱的只是看偷窥别人的弱点)
师:全城的人想看这样神奇的布料吗 他们渴望见到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有没有提到“测试自己是否愚蠢”
师:那安徒生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偷窥欲,都自高自大,自以为自己聪明绝顶,认为别人一无是处)
师: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自高自大,喜欢做看客。我们想到《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叫《两只口袋》,它就提到说: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师:所以,聪明的安徒生,借着这个童话,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板书)
(二)分析人物,感受现实的绝望
师:因为预先只是想要看别人的笑话,而没想到看不见布料的是自己,所以所有人全都陷入了一种“恐慌”。在谁身上表现得最淋漓尽致 (老大臣)那我们一起来找找对老大臣的描写,说说哪些地方可以表现这种恐慌。
生1:“眼睛越睁越大”……神态描写。(指导一生读老大臣心理,一生表演大臣,一生扮演骗子。一定要注意神态上的变化)
生2:心理描写……(指导生读。将句子换成“我绝不相信”,可以吗 )
生发言:老大臣不想让别人知道,是因为他心虚。他可能做过很多对不起国家和皇帝的事情,或者他的职位不是正当方式得来的……
师:也就说老大臣可能欺骗了所有人!他身上本身就有很多不见光的历史。
师:我们来看看皇帝对老大臣的评价,齐读“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很自信,读出自信之味。——可是没想到,大臣欺骗了他!欺骗了所有人!——所以,大臣才是真正的骗子。他不仅欺骗了别人,他还若无其事地把这一事实掩盖了起来……他怎么说的 生读……
师:文章中,是不是只有老大臣一个人是这样的骗子 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举动
生1:不是,那个诚实的官员也是。“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
(师引导学生小声读他所想的,大声读他说出来的。)
生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
师:皇帝是最高的权威,他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后面事态的发展。如果皇帝这个时候尊重他所看见的事实,他也许会转过身来,对大臣说些什么 对骗子说些什么
生1、生2……
师:但是皇帝不仅没有这样做,而且还主动参与了骗局之中,掩饰了自己看不见衣服的事实。其实除了这个地方,还有一些地方,也体现了这一点……
(后面,皇帝穿了衣服,还“扭了扭”。指导学生读这个片段。)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个情节 (突出社会的无望。连最高统治者都有了私利,对于他的国家虚伪欺骗,这个社会已近绝望。)
生3: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为了证明他们看得见这件衣服,他们会在哪些词语上加重语气 (“真是”“多么”“真”,指导学生读出来。)——为什么这些人不是互相说:“伙计,朋友,亲,皇上的新衣真是漂亮”,而用“乖乖”这个词呢 换一种说法,这里的父母为什么要欺骗自己的孩子 (一是为了为后文做铺垫;二是,说明至亲之间也开始互相欺骗了,更突出这个社会的绝望)
师:其实这篇文章在选入课文的时候,编者将安徒生的有句话给删掉了,我给大家展示一下这句话:“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二段话开头,也就是骗子来到这个城市之前。编者认为这句话是没有必要放在这里的,刘老师也认为是这样的,那你们说说安徒生为什么要在第二段之前说这样一句多余的话
生:讽刺之意。说明这样一种“愉快”“轻松”不过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绝望的社会。
师:所以,童话不仅仅是给孩子看到的,它也是给大人看的,它让大人更加清楚,他们生活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他们自以为的幸福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绝望”。所以,童话可以“反映现实生活”。
(插入安徒生所在的时代背景。表明,童话也是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的。)
(三)再次阅读,倾听希望之音
师:如果故事进行到这里,或许是太悲惨了一点。童话,不仅仅给人以寒冬,它还让春风吹拂这篇绝望的土地。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揭露了这个天大的骗局,让事情有了转机。谁 (小孩子)
Ppt展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师:为什么小孩子能够揭穿这个天大的骗局
生:因为他不怕别人说他愚蠢和不称职……(引导学生理解:无私者无畏)
师:为什么安徒生要安排一个力量弱小的小孩子来揭穿这一个天大的谎言
生:说明谎言非常脆弱,就算是一个孩子都能够揭穿。同时,孩子代表纯真,代表希望。
师插入:安徒生的童话里有着对孩子本性的崇拜。《小意达的花》有孩子对花儿生命的珍视;《没有画的画册里》,有孩子给予冬雨的情感;《安琪儿》里,有生病死去的孩子与鲜花相守与感恩……其他作品中,如《小王子》,也是小孩子的纯真胜过了大人无数欺骗。
师:那么孩子的童真取得了胜利吗 (取得了胜利)当小孩子揭露这个现实的时候,是不是所有人都马上赞同了孩子的说法 (并不是)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段话:
Ppt: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用白板笔将有的字划掉,让学生对比这两种说法的不同。)
明确:不能划掉。因为声音是从小声逐渐变大的,说明真相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也表明真理终将战胜虚伪的道理。指导学生分声部地读这段文字。生1读孩子,生2读爸爸,1-4组读百姓,全班读最后一句话。
师:这就是童话,它不仅告诉我们现实的黑暗之处,将那些血淋淋的绝望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希望,让孩子明白,只要他努力,只要他坚持真理,他终将胜利。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每个童话的结尾都是美丽的,王子和公主最终一定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三、走出课文,走进童话森林
师:总结而言,我们的童话虽然充满了想象和夸张,但是它依然是反映现实生活、展现人性弱点的,它植根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因为它让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善良一定会战胜邪恶。它不仅仅属于儿童,它更是属于成年人的。正如安徒生曾经说的那样:
Ppt:我抓住一种对成年人的印象,然后把它告诉孩子们。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想想。——安徒生
师:回到我们刚刚上课问的问题:你读过哪些童话 现你是否可以从这些童话里,读出更加深层次的含义吗 ……现在我们走出《皇帝的新装》,我们一起看看这段文字,你说说,从这段文字里,可以让大人读出什么
链接一:《小王子》中关于驯服的描写。或者,小王子对玫瑰花说的一段话。
虽然玫瑰园中有5000朵一样的玫瑰,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也一定以为她和你们一样……
链接二:你昨晚读了《盲孩子》和《丑小鸭》,互相交流一下,它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或者,哪些地方可以给成年人以深刻的启示
结尾:个体的每一次提升,都来源于与经典的重逢。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在经典中读出自己,读出更加深刻的含义!
四、延学:带着更高的期望与疑问走出课堂
教师出示延学单,鼓励学生继续编排课本剧、中英文对读《皇帝的新装》、延伸阅读《爱你本来的样子》、《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等,并提出新的疑问,进行自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