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观沧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词坐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诗歌了,到目前来说,有了一些基本的学习诗歌的方式方法,但是初一的学生对语文的基本常识掌握的不多,诗歌的积累也还远远不够,所以从比较高的层面上理解诗歌的主旨和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
3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观沧海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 老师很喜欢这首歌,因为一听到这首歌,自己就穿越到了那个战乱纷繁、刀光剑影、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一个个英雄人物在我的眼前掠过,此时定格在我面前的一个人物是——请看大屏幕。
活动2【导入】观沧海
这个人物是——,曹操受到作者正统思想的影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奸雄的形象。实际上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他欲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赛,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活动3【活动】观沧海
1.多种形式的诵读:教师范读,听配乐朗诵,个别读,轮流读,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读。
2.点评,读的好的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该怎样处理才更好。
活动4【活动】观沧海
整体感知:
学生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了什么”),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写了曹操登碣石山所见所感,描写的景物有:海水、山岛、草木、洪波、日、月、星辰。
讨论1: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所写之景的特点
海水荡漾动景山岛耸立静景实景
草木丰茂静景洪波涌起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想象之景虚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结:写实景中有动有静,这样动静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和宏伟。常言说:世上最大的地方是海洋,比海洋还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什么 ——人的心。用在这时候是不是最准确 曹操不仅看到了大海,还在想象中看到了日月星辰。那么,我们用一个什么词来准确概括诗人的心胸 ——博大!“日月星辰这些亘古不变的事物,好像都是从眼前的海中出来”,意思是它们也在运动中,它们每天要从海里升上天空,在它们日常运行的位置上去,那它们有一种什么精神才可以 ——昂扬奋发的精神!那么,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此诗:这首诗借写所观海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明确: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活动5【活动】观沧海
讨论:“诗言志”。此诗是怎样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写法叫什么
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活动6【讲授】观沧海
小结:这首诗以“观”字统领全诗,选取了海涛山岛草木作为描写对象,将景物描写的勃勃生机,生意盎然。同时也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宏伟气势。这样使得这首诗意境更加开阔,气势更加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
活动7【活动】观沧海
拓展:欣赏《沁园春.雪》,进一步感受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的作品风格。
活动8【活动】观沧海
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远大理想,像曹操那样很豪气地朗诵一遍《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