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观沧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一个心胸开阔,有远大理想的人。
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
2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意境。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件展示
(教师打开多媒体大海图片)师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由此又联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是啊,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管谁看到都会循情而动,有感而发,那些伟大的诗人,更会由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
(课件展示。)
1、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3、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
4、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
6、“望梅止渴”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
7、曾经说过“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
8、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下面有请主人公——曹操登场。(课件展示曹操画像)让我们随着他的脚步,走进他的诗歌《观沧海》。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八月与乌桓接战,九月大获全胜。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碣石山,心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诗。
活动2【讲授】吟读——把握基调,深情朗读
1、全班同学大声的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来朗读这首诗,其余的同学来做评委。评委主要从字音是否读准了、是否有轻重缓急、朗读是否有感情这三个方面来评价。
读诗就是要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诗的感情来,这就叫吟读。
(板书——吟诗)
3、师范读。
4、生仿读,后又各自练习。
5、再请二名学生读。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的吟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实,吟读不一定有固定的标准,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只要美滋滋的读出了诗的味道,就是成功的。
活动3【讲授】译读——理解诗意,掌握技巧
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用现代汉语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如果还不懂,就举手提问。开始吧!
思考:1、诗歌中哪两句话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2、请找出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
3、“观”字可以理解为远望、眺望的意思。“沧海”就是大海。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观海所看见的景物了,哪些句子是写作者观海所见呢
4、大家能找出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吗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读到这四句话的时候,大家有什么感受吗
6、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吗
7、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师总结: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板书)的伟大抱负。
活动4【讲授】诵读-----把握诗歌内涵
1、齐读诗歌。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把这首诗歌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全班同学齐读。一定要读出诗人在诗中抒发出来的雄心壮志。
2、听朗读录音。
3、诵读擂台赛。
活动5【讲授】唱诗——自编曲调,神思飞扬
放音乐
活动6【活动】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吟读、译读、诵读、唱诗这四个环节学习了《观沧海》,我们把这四个环节叫做“一诗四学”。让我们通过吟来感知诗情,通过译来理解诗意,通过诵来挖掘内涵,通过唱来学会背诵。这正是:口诵眼前多彩句,神思千古慕沧海。少年不识愁滋味,亦懂诗人忧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