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勉学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0 13: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免学 学案
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
?
  2.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
?
  3.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体会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
【重点难点】
?
  1.重点:识记文言常用词,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
?
  2.难点: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
【课文提示】
?
  1.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勉学》节选自家教典范《颜氏家训》。
?
  2.勉学:努力学习;勉:尽力、努力。《勉学》着重说明学习目的、态度、方法。
?
【正音正字】
?
  古之学者为己( wèi ) 但能说之也 ( yuè? ) 春玩其华  ( huā )
?
  然人有坎壈 ( lǎn ) 如秉烛夜行 ( bǐng ) 譬诸逝水  ( pì? )
?
【词语积累】
?
  ①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 ②春玩其华。   (同“花”   )
?
  ③秋登其实。   (摘取,收获  ) ④精神专利。   (专一,敏锐  )
?
  ⑤然人有坎壈。  (困顿,不得志 ) ⑥所以设教。   (用来……的  )
?
  ⑦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   ) ⑧古之学者为己。 (读书人    )
?
  ⑨幼而学者。   (学:学习;者:句间停顿 )
?
【初学课文】
?
1,熟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
?
2,归纳三段的大意。
?
( 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
  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
?
【课文简析】
?
  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以济功业”还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
  总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
【课外作业】
?
  1,完成“学习建议”。
?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学说。
?
第二课时
?
【朗读课文】
?
【串讲课文】
?
原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为自己是弥补不足的地方;现在求学的人为别人只是为取悦他人。
?
原文: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为别人是实践学问以便有利社会;现在求学的人为自己是努力修身以便谋取官禄。
?
原文: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
翻译:学习好像种植树木,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评论文章就是赏玩春天的花朵;努力修身是摘取秋天的果实。
?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
翻译:  人处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敏锐,长大成年以后,思维散漫,因此必须早日教育,不要丧失时机。
?
原文: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
翻译: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复习一下,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背诵的经书,搁置一个月,就荒废了。
?
原文: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
翻译:而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机会,仍然应当趁晚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
原文: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
翻译:从小学习的人,如同太阳初升的光芒,老了学习的人,如同拿着蜡烛走夜路,还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好。
?
原文: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
翻译:  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读懂经文,粗通注文的意思,对自己的言行有帮助,也足够为人在社会上立身。
?
原文: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
翻译:何必“仲尼居”要用两页纸疏通意义,说它是起居的处所或者讲课的地方,根据在哪里呢?凭这些取胜,难道有什么好处呢?
?
原文: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
翻译:光阴值得珍惜,好像流水。应当广泛浏览重要的东西,成就自己的功业;如果(博览与精专)结合起来,我就没有指责的了。
?
【朗读课文】
?
【课外作业】
?
  1,整理课堂笔记。
?
  2,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六个“思维训练”题。
?
第三课时
?
【朗读课文】
?
【思维训练】
?
1,“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
( 用比喻手法生动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说明学习是靠寒来暑往,潜移默化的,生动地指出学习目的是修身利行。 )
?
2,第2段,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
?
( 关键句是“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
  因为后面是用自已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少时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最佳时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它是围绕“固须早教”这个中心来论证的。 )
?
3,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
(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
?
4,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
(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
?
5,“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 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
?
6,“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以济功业”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
?
7,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 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
?
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长辈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故事。请你概括写出一二。
?
( 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
?
  诸葛亮《诫子书》的开篇,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
?
  傅雷洋洋万言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
【拓展学习】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完成问题。
?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
1,这段话要说明什么观点?
?
( 为了说明“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
?
2,这段话列举了哪些例子?
?
( 正面例子:孔子的话;魏武、袁遗、曾子、荀卿、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等晚而不弃的事实。反面例子:“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
?
3,这个语段是从《勉学》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2段的哪里?
?
( 应放在第2段省略号位置上。因为这里的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的,正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因此要放在这里。 )
?
【课外作业】
?
  1,整理课堂笔记。
?
  2,预习《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