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教科版4《观书有感》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教科版4《观书有感》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9 14: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含蓄,具有哲理。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名言欣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朱熹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贡献。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活到老,学到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朱熹——朱熹——朱熹——朱熹——朱熹——朱熹朱熹先生是个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思考,他颇有感触的写下了一首诗。
观书 有感 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涧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一 开,
天光云影共 。鉴徘徊鉴:镜子 开:打开 徘徊:这里是来回移动的意思。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 哪得清 ?
有源头活水来。渠: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般 像这样 为:因为渠如许为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比喻书本。池塘里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比喻读书的感受。 诗人用方塘来比喻   ,清澈的池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正如      。“天光云影”好比        。我会思考:人的心智人的心智能容纳万物,辨别事理知识、智慧、学问 “源头” 比喻 ,“活水”比喻 。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方塘变得清澈,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我会思考:不断读书,不断汲取知识,才能使自己变得聪明新的知识书本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应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同学们大概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并试着背诵!中心思想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你知道这首诗流传下来的一句成语吗?源头活水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答: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力朱熹先生写的这首写景诗非常优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了在里面,我们把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
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我们大家也来欣赏一下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总结: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了,才能活用,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做一个有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