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易错题(难题)
长度的测量: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D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
米、2.13厘米、2.4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C
)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21厘米
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
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时1毫米
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4、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A
)
A、偏小
B、无影响
C、偏大
D、都有可能
5、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比实际长度(
B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6、由于刚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冬天喝夏天的测量结果比
较(
C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断
7、某校举行运动会。如果你参加了铅球比赛,裁判员用皮尺测量你的比赛成绩时,皮尺拉
得太松,则测量将会(
A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8、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3.60厘米=
0.0360
米
9、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回答
细金属丝的直径是
0.17cm
;
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结果将偏
小
___;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
大
。
10、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科学》教科书内页每张纸的厚度:①将从封面开始的
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L/10。。
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处错误:
1、封面和书内页的厚度不同;2、选用页数太少
3、10页等于5张,是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C
)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
体温计内装的是水银
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最小刻度大
2、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
B
)
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
3、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和寒暑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只能测量液体的温度
温度计内径越粗,测量就越准确
4、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D
)
先把温度计中的液体甩入玻璃泡内
把温度计斜放在盛有被测液体的容器中并接触容器底部
C、读数时应将温度计取出
D、记录结果要注明单位
5、有两支温度计,其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经不同。将它们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示数情况分别是(
C
)
上升高度一样,温度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上升得高,温度示数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温度示数相同
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用力甩几下,消毒后又用这支温度计先后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甲实际体温分别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分别应该是(
B
)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7、用体温计正确测定病人甲的体温,示数为38.5℃,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为38.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甲的体温一定等于乙的体温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甲的体温一定高于乙的体温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8、小明测体温时,忘了甩温度计,也没有读温度计的示数,直接用这个温度计去测量体温,测量结果是3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他的体温一定高于37.5℃
他的温度可能是37.5℃,也有可能低于37.5℃
他的体温可能高于37.5摄氏度
9、甲、乙两支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相等,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D
)
甲的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因为甲的读数比乙大
B、甲的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小,因为甲的读数比乙小
C、甲、乙水银柱的长度相同,因此两温度计读数相同
D、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然与乙的读数相同
10、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中任意一个人的体温是39.5℃
1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若用此温度计测量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C
)
A、16℃
B、18℃
C、20℃
D、24℃
12、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C处应该刻上5℃
C处应该刻上-5℃
20℃刻度线距处2厘米
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
实际温度为(
D
)
A、16.2℃
B、18.1℃
C、19℃
D、20℃
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厘米,当
它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厘米,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
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8厘米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
)
A、20℃
B、32℃
C、24℃
D、36℃
15、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厘米。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22
厘米;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90
℃
16、如图所示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吸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吸管中的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改用更细的吸管
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10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给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M
5.2
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____5.2____m,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降低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由
____由大到小______(选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体积的测量:
1、使用量筒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时,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过多过少都有影响,只有适中时水的多少才对结果无影响
2、在一次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良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的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记录的数据分别是40mL和42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C
)
A、42mL
B、41mL
C、40mL
D、38mL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
)
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都有可能
4、同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B
)
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都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5、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位同学发现小明到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A
)
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6、在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若待测物体吸水,但吸水后,体积不会发生改变,直接将它浸没在水中测量,仍取两次液面对应的刻度值之差作为物体的体积,会导致所测体积
偏小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待测物体吸满水后再放入量筒
(说出一种)
一、放大镜的使用和酒精灯:
1、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左、右手食指的指纹是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的相反
2、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
远离
物体,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3、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775
806
801
750
667
平均温度/℃
603
794
708
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焰心__<___外焰_<__内焰____
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离灯芯3.0cm
_位置较适宜.
灯焰焰心温度较底,其原因是__酒精燃烧不充分______。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易错题(难题)
长度的测量: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
米、2.13厘米、2.4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21厘米
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
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时1毫米
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4、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偏小
B、无影响
C、偏大
D、都有可能
5、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比实际长度(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6、由于刚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冬天喝夏天的测量结果比
较(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断
7、某校举行运动会。如果你参加了铅球比赛,裁判员用皮尺测量你的比赛成绩时,皮尺拉
得太松,则测量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8、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3.60厘米=
米
9、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回答
细金属丝的直径是
;
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结果将偏
___;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
。
10、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科学》教科书内页每张纸的厚度:①将从封面开始的
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L/10。。
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处错误:
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
体温计内装的是水银
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最小刻度大
2、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
)
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
3、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和寒暑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只能测量液体的温度
温度计内径越粗,测量就越准确
4、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
先把温度计中的液体甩入玻璃泡内
把温度计斜放在盛有被测液体的容器中并接触容器底部
C、读数时应将温度计取出
D、记录结果要注明单位
5、有两支温度计,其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经不同。将它们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示数情况分别是(
)
上升高度一样,温度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上升得高,温度示数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温度示数相同
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用力甩几下,消毒后又用这支温度计先后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甲实际体温分别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分别应该是(
)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7、用体温计正确测定病人甲的体温,示数为38.5℃,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为38.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的体温一定等于乙的体温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甲的体温一定高于乙的体温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8、小明测体温时,忘了甩温度计,也没有读温度计的示数,直接用这个温度计去测量体温,测量结果是3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他的体温一定高于37.5℃
他的温度可能是37.5℃,也有可能低于37.5℃
他的体温可能高于37.5摄氏度
9、甲、乙两支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相等,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
甲的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因为甲的读数比乙大
B、甲的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小,因为甲的读数比乙小
C、甲、乙水银柱的长度相同,因此两温度计读数相同
D、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然与乙的读数相同
10、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中任意一个人的体温是39.5℃
1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若用此温度计测量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16℃
B、18℃
C、20℃
D、24℃
12、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处应该刻上5℃
C处应该刻上-5℃
20℃刻度线距处2厘米
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
实际温度为(
)
A、16.2℃
B、18.1℃
C、19℃
D、20℃
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厘米,当
它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厘米,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
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8厘米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20℃
B、32℃
C、24℃
D、36℃
15、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厘米。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厘米;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
16、如图所示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吸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吸管中的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10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给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M
5.2
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_________m,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由
____________(选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体积的测量:
1、使用量筒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时,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2、在一次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良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的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记录的数据分别是40mL和42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42mL
B、41mL
C、40mL
D、38mL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都有可能
4、同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都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5、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位同学发现小明到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6、在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若待测物体吸水,但吸水后,体积不会发生改变,直接将它浸没在水中测量,仍取两次液面对应的刻度值之差作为物体的体积,会导致所测体积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说出一种)
一、放大镜的使用和酒精灯:
1、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
左、右手食指的指纹是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的相反
2、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
物体,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3、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775
806
801
750
667
平均温度/℃
603
794
708
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____位置较适宜.
灯焰焰心温度较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