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 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 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0 10: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huì)

(bèi)_______烧
言简意(gāi)____
寸积(zhū)_____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我珍惜从茫茫人海中提取的人生养料,滋润我的生活,激厉我的精神;我珍惜成功的经验,也珍惜失败的教讯,磨厉我的意志,坚定我的信心;我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过程,锤练我的胆魄,丰富我的生活。
错别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__
,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②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晏殊《__________》)
④老骥伏枥,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
_,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⑦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________》)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4.认真观察右图的一幅漫画,回答问题。(3分)
①给漫画拟一个标题,5字以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实践。(5分)
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9本,远远低于欧美人均16本。然而,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电子读物的阅读量却在逐年上升,人们普遍“手不释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由此可见,

殊不知,电子化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化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也出现了“手不释机”的电子阅读群体,他们被称为“低头族”。他们的阅读浮躁,不求甚解,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空谈。
可喜的是,我市许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书香校园”“书香进社区”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们亲近纸质图书,在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中回归经典“深阅读”。
(1)联系上下文,请在横线处补写一个总结句,不超过2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治理校园“低头族”现象,倡议同学们课堂上不要使用手机,课后多读好书。请你为这个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0个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6~9题。(8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
争高直指
才美不外见(《马说》)
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C.
猛浪若奔
D.
负势竞上
虽乘奔御风(《三峡》)
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7.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2分)(

A.横柯上蔽
B.有仙则名(《陋室铭》)
C.一狼洞其中(《狼》)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选文写景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之后,又设想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来到这里会引发的感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成功》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8分)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1.文中引用“韩文公”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家常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4~16题。(9分)
“石油植物”领衔燃油新时尚
①近年来,作为代替石油的燃料,人们倾注的热点最多的是“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以甘蔗或玉米等为原料,制造出用于汽车的燃料。人们也把这类可以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过发酵、加工可生产出燃料油的植物,统称为“石油植物”。

那么,利用石油植物生产的生物燃料与汽油相同吗?不管使用什么原料,如果能够生成乙醇,则其性质是一样的。换言之,不管玉米还是甘蔗,还是其他石油植物,如果生成的是生物乙醇,那么,原材料的差异是不会影响性质的。 

生物乙醇燃烧时产生的能量约是汽油的60%,所以,掺合到汽油中的生物乙醇越多,每单位体积释放的能量越少。例如,掺合了10%生物乙醇的混合汽油与普通的汽油相比,混合汽油释放的能量只是普通汽油的96%。这个数字反映在燃料消费率上,也就是说,通常的汽油能够行使100千米,同量的混合汽油只能行驶96千米。

在成本方面,生物燃料的成本比汽油要高。因为生物乙醇必须经过播种、培育、收割、加工等阶段。但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一旦用尽,便不能再生,它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而生物燃料可以通过栽培、种植,能够无止境地重新生产。
⑤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多,全球不断变暖,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物燃料,希望使用生物燃料代替石油,以此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以生物乙醇为例,1千升生物乙醇究竟能够多大程度削减二氧化碳呢?从整个地球来看,每千升生物乙醇可减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1094千克。使用生物燃料不仅能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还能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呀。
⑥石油植物是新一代的绿色洁净能源,在矿物质能源给当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应用石油植物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石油植物全身是宝,它不仅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它们还可以通过生物分解,避免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其次,这种植物不含碳化物,不会污染大气,不会形成酸雨。种植石油植物不仅可阻住土壤的流失,还可以重新建立新生土壤。石油植物分布面积广,属于可再生资源。若能因地制宜地种植,完全可以实现就地取材,化木为油,省却了矿物能源勘探、钻井、开采等过程,也减少了产油区与工业区之间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等,大大降低了成本,易于普及推广。
⑦开发石油植物,还将逐步加强世界各国在能源方面的独立性,减少对石油市场的依赖,可以再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⑧石油植物的开发,是解决未来能源的有效新途径之一。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部分,随着石油的日益稀缺和技术逐步提高,50年后“石油植物”将改变地球的能源结构。
⑨如今,美国种植的石油植物已扩展到10万公顷,产量超过500万吨。菲律宾种植了1万多公顷银合欢树。瑞士也准备种植10万公顷石油植物,帮助解决每年50%左右的石油需求量。
⑩随着世界各国积极行动起来,大面积种植石油植物,相信不但能抑制地球变暖,我们还将看到地球上空越来越清澈的蓝天。
14.根据③④⑤段,说说利用石油植物生产的生物燃料与汽油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⑨段中,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石油植物已经得到了一些国家的重视,并有普及推广之势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节能减排做哪些事?(写出三件事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5分)
最后的绝招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六十来岁,骨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锐亮,像鹰眼,有点儿冷。
只要不下雨落雪,“面人雷”会准时出来摆摊。他的行头很简单:一只可收放的小支架,上面挂一个纸板,正中写“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以绝技传家”。再有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
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
满意了给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毀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很快便成形,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暇时,“面人雷”会安静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如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街头卖艺的赤膊汉子,强讨巧要的乞丐……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专门“碰瓷”的骗家,还有避着人做“白粉”生意的……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广场,这么多人流,各类案子总会发生的。负责车站治安的警察,常会秘密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只管抓就是,错不了。”
他们知道“面人雷”靠这手艺吃饭,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是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
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一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呼呼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闩被拨开。屋里突然亮起了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
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很镇静,说:“下排琴,总得让我穿上挂洒、登空子,戴上顶笼,摆丢子冷人哩。”
“面人雷”说的是“春
点”,也就是江湖上的隐语。其中一个年龄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痣,说:“上排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了,你该懂点规矩,今晚得用青于(刀)做了你!”对
方掺杂着说“春点”,气氛也就有些缓和。
“面人雷”笑了笑,也不绕弯子:“我这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己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过一会儿功夫,误不了你们的事。也不必担心一个年老体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三个人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小镜子捏了起来。
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他们知道这个老江湖懂规矩,他们也做到仁至义尽。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三寸来高,右手拿着个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上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上。
夜很深很暗,一行人急速远去。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
人命关天,公安局很快就找到了“面人雷”的住处。在现场勘查时,只找到了一叠汇款存根和几封家信,还有桌上那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其外,几乎没有什么线索。
刑侦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来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只形如利刀的小竹片,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拳头从比例上略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掰开那拳头,掌心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其中那个脸上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
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捕归案。
“面人雷”追悼会非常隆重,正面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侧面是一幅挽联: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小说》,作者:聂鑫森,有删改)
17.赏析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_
18.阅读第二段,用三个短语概括“面人雷”技艺高超之处。(3分)
_
19.概括“面人雷”的形象特征。(3分)
_
20.
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的“手中有乾坤”的含义和作用。(3分)
_
21.“最后的绝招”作为文章的标题,妙在何处?(3分)
_
三、作文(60分)
22.你最欣赏某个人,或许是因为他的美德,或许是因为他的睿智……
你最欣赏某种动植物,或许是因为它的美丽,或许是因为它的不凡……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人,总是欣赏每一寸阳光、每一滴甘露。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我最欣赏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晦



2.
错别字










3.略
4.
①示例: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如此宣传等。
②讽刺那些自己的言行效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的现象。
5.
(1)示例①电子阅读冲击纸质阅读。②电子阅读成为主流阅读。③人们更喜欢电子阅读。
④不是国民阅读少,而是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⑤人们不是“手不释卷”,而是“手不释机”。
(2)示例:课堂无手机,校园满书香(内容2分,修辞1分)
6.C
7.A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了山势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的情状。
9.作者设想追逐名利、热衷于官场的人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
反”的感受.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10.①现在狗被人遗弃,是不道义的。(关键词“为”,判断句式)
②张元对此感到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几乎要死了。(关键词“怪”“几”)
11.目的是为了论证“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一论点。
12.作者说“无能为力”是指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人也不可能随意地创造机遇。但是人不甘于落后,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一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机遇虽然总是“不期而来”,但是机遇不可能垂青不努力的人,有了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一样要靠主观努力。这两句话可以修改。作者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这里的“无能为力”用语消极,仿佛束手无策,只能坐等“机遇”;可以从“天资只能靠‘天’吗”“机遇未必不能创造”的角度考虑,作适当的补充。
13.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要有所成就,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不在于学习条件的优越,也不在于天资的低下。
14.优点:①生物燃料可以再生
②生物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缺点:①生物燃料单位体积释放的能量比汽油少
②生物燃料的成本比汽油贵
15.列数字,举例子
16.①尽量少开空调
②减少驾车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③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使用环保购物袋④节约用水用电
⑤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写出三件事,言之成理即可)
17.外貌描写,突出“面人雷”,目光犀利、精干冷峻的特点。(3分。描写方法1分,表达效果2分)
18.工具简单
立等可取
形神毕肖(3分。每个短语1分,意思相近即可)
19.技艺高超、善恶分明、从容自信、有胆识、有智谋.(3分。抓住三点即可)
20.一语双关,看上去“面人雷”自夸捏人技艺高超,实际上是暗示自捏像手中藏有破案的玄机。(3分。“双关”1分,含义各1分)
2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点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3分。每点1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