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印度(课件3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印度(课件3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20 18:24:39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人口大国以及发展中的大国。教材除了对文明古国通过较短的文字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外,还对人口问题进行了说明。但更多的,教材通过一系列图幅对发展中的大国进行了介绍。七年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求知欲和好胜心也比较突出,这些都构成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这会给本节课的重、难点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还应继续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是星球版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印度》的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非常具有典型性。因此,我从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开始入手,让学生先去感受这一古老文明的国度,然后从位置和地形来开始教学。并且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找图,分析位置、地形及邻国。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找图和读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对于人口这部分知识,我让学生回顾了上一册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图片加以认识,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效果就很好。
关于“发展中的大国”的教学,我搜集了较多材料,使用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究,在观察中总结,在观察中培养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而对于印度的工业,我仍然让学生通过对比农作物分布图,加以概括印度工业的分布与原料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并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发运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不是一个只能停留在理念上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等,使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学生的潜在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与开发。处于基础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让我们走出学科本位主义的涡漩,让学生多一些自由学习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课改实践的摸索中,勇敢地迈出你每一次教法尝试的第一步,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素质教育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1、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人本性”贯彻始终。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本课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了以学生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和快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环保意识和人文意识的培养。本课教师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通过多种教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文意识。
3、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本节课教学过程从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的观看,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找完印度农作物分布后,教师从多媒体上直接明确了农作物的分布让学生记忆,这样太有点枯燥、乏味。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注意,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印度》教学设计
执教者 指导教师
课题
印度
解读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人口大国以及发展中的大国。教材除了对文明古国通过较短的文字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外,还对人口问题进行了说明。但更多的,教材通过一系列图幅对发展中的大国进行了介绍。七年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求知欲和好胜心也比较突出,这些都构成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这会给本节课的重、难点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还应继续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分析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印度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
(1)读图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及恒河、印度河,说出印度地形、河流分布特点。
(2)从衣、食、住、行、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了解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阅印度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图,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阅读印度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理解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原则。
(6)以“班加罗尔”为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资源
1.星球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
教学重点
(1)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主要工业中心及分布。
教学难点
分析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自主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生活中所处的顺境情况,辨证把握顺境的不同作用,同时了解学生对待顺境不同的态度。
2.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在顺境中成功和在顺境中失败的相关资料,进行辩论会的准备。
3.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唐生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图片。
提问:知道是去的哪个国家吗?
通过欣赏相关图片,了解印度这一文明古国。
通过读8-3-2图,多媒体展示:
1、在图上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2、找出喜马拉雅山、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3、找出印度河、恒河,看它们流经哪些国家。
4、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5、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发展中的农业
结合教材72页及图8-3-4:
1、印度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印度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又是怎样分布的?
发展中的工业
结合教材73页及图8-3-5:
1、印度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和城市?
2、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分布有何关系?
印度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是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大国。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印度物产丰富,国民经济有一定基础,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科技队伍,其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印度发展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印度经济要想迅速步入现代化社会,还有着不少难以逾越的障碍。
思考:
你认为印度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也就是古代的天竺。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回答
欣赏并了解印度的各种民族风情
让学生明确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
由纬度位置、地形、河流的学习,指出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学生先阅读“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体现了因地制宜。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工业中心接近原料产地,,工业发展也体现了因地制宜。
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带来的压力
总结再现
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巩固提升
完成同步对应题目。
课件39张PPT。 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天竺取经,历时16年。 玄奘
(唐三藏)(天竺)文明古国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统一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显著,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青春、光荣和财富
全都在时间的流水里逝去
但愿这泰姬陵熠熠生光
像是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水。——泰戈尔泰姬陵舞蹈印度的服饰(纱丽)  印度可说是咖喱的鼻祖,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而浓郁,香味扑鼻。饮 食 习 惯恒河沐浴 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印度的习俗与禁忌 ●?印度是个宗教王国,有数不清的神,看不完的庙。参观清真寺要遵守脱鞋的习俗。?在寺庙,尤其是焚烧尸体的场所不得拍照.
●?印度人吃饭喜欢用手把米饭和菜、汤拌着抓着吃,叫手抓饭。如果你入乡随俗,一定记住以右手进餐,因为左手被视为不洁。
?
●?印度人摇头是表示赞同,而点头则是不同意,NO的意思。
? ●?遇到马路上讨钱的人,不要随意当着许多乞丐的面给钱,一旦给了一个,立即围过来几十个人。
旅游常识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印度的位置请同学们参考图8-3-2:
1、在图上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2、找出喜马拉雅山、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3、找出印度河、恒河,看它们流经哪些国家。
4、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5、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合作交流一印 度北回归线印度的位置请同学们参考图8-3-2:
1、在图上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2、找出喜马拉雅山、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3、找出印度河、恒河,看它们流经哪些国家。
4、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5、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合作交流一印 度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印度的位置请同学们参考图8-3-2:
1、在图上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2、找出喜马拉雅山、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3、找出印度河、恒河,看它们流经哪些国家。
4、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5、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合作交流一巴基斯坦印 度不丹孟加拉国尼泊尔克什米尔中国印度的位置请同学们参考图8-3-2:
1、在图上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2、找出喜马拉雅山、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3、找出印度河、恒河,看它们流经哪些国家。
4、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5、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合作交流一印度的地形特点:AA .
B .
C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BC北部中部南部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的农业
结合教材72页及图8-3-4:
1、印度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印度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又是怎样分布的?合作交流二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知识链接:“绿色革命”
印度的“绿色革命”首先从引进墨西哥的矮株小麦和东南亚的水稻开始。农业科学家们将引进的小麦和水稻杂交,培育新品种。由于新品种生长期短,产量高,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配合新品种的使用,印度还用化肥代替了传统的粪肥,改进了灌溉技术,推广了机械化生产。“绿色革命”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展中的工业
1、印度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和城市?
2、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分布有何关系?班加罗尔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73页及图8-3-5:印度主要的城市新德里:
首都,铁路交通中心。
孟买:
最大城市、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加尔各答:
第二大城市和麻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软件产业中心,印度的“硅谷”。
发展中的工业
1、印度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和城市?
2、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分布有何关系?班加罗尔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73页及图8-3-5: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 印度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是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大国。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印度物产丰富,国民经济有一定基础,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科技队伍,其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印度发展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印度经济要想迅速步入现代化社会,还有着不少难以逾越的障碍。思考:
你认为印度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生活在热带的淫威之下,每时每刻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zx.x k ---- 泰戈尔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截至2001年3月1日零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未来的人口第一大国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3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人口增长已威胁到印度的交通、就业、居住、粮食等安全。
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巩固提升今天我学到了……
感悟到了……
掌握的学习方法有……畅谈收获 再 见 教材分析
本节是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的第三节印度。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吴兆顺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 4月 18日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吴德坤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地理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优点: 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不足:对问题的设定的层次性如果更有梯度,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4月 18日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高福建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地理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时代特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抑扬顿挫些、再充满激情一点,定能使整堂课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更高。 2016年 14 月 18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过关冲刺】(回归训练,提速无声)
1.印度的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 ( )
A.山地、盆地、高原
B.山地、平原、高原
C.山地、平原、盆地
D.山地、高原、盆地
2.印度最重要的河流 ( )
A.恒河 B.布拉马普特拉河 C.红河 D.印度河
3.下列国家中,不是印度邻国的是 ( )
A.中国 B.巴基斯坦 C.缅甸 D.泰国
4.下列关于印度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B.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
C.南邻太平洋 D.是我国西南面的陆上邻国
5.下列对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耕地面积广大
B.水热条件优越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6.印度农业部秘书长巴苏称,印度粮食大丰收归因于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该季风是 ( )
A.东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西北季风 D. 东南季风
课标分析
本节是星球版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印度》的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非常具有典型性。印度这节内容共有三个标题: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发展中的大国。三个标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可以联系以下课标内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