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凸透镜OF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主轴焦点探究实验:
(1)探究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2)探究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结论: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主光轴观察实验现象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观察实验现象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片(物)凸透镜成像现象: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问题:猜想:实验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问题实验方案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1)实验器材: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 ②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凸透镜焦距f= cm探究实验记录表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点分虚实 )(1)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分析与论证(2)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u>v时,得到缩小实像;
u<v时,得到放大实像。当u=v=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3)像的正倒: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当物距“很远”时,相距近似等于焦距。重要应用:远物成像粗测焦距。
“傻瓜相机”成像原理。1、两种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几个基本概念: 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
4、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一练 1、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D 2、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中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 )
A、缺少中部
B、变小
C、性质不变,像变暗
D、变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