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芦花荡》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0 18: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年


班级
姓名
2
、《芦花荡

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描写景物的能力。
3、掌握并能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4、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一、背景链接: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本文就是以当时的抗日战争为背景进行创作的。
二、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2、自主完成本课生字词的认读、注音、释义。
听课文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
,用“这是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芦花”进行说话练习。
4、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
1、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
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3、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复述课文
小组合作,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
。(从六要素入手)
四、课堂展示
五、拓展延伸
你心中的“抗日英雄”是谁?请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
描写方面刻画你心目中的“抗日英雄”的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领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合作探究
1、本文体裁是什么?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各举一例来分析。
  
3、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4、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示例: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明确: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
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二、课堂展示
三、课堂检测
1、请你为下列多音字注音: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3)喝:吆喝(

喝(
)水
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似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情况在美国本土监狱中更是司空见惯....。
B、一向以廉洁和铁腕出名的李市长在大会主席台上正襟危坐,道貌岸
然....。
C、中国的富豪中的确存在一部分为富不仁者,但他们毕竟是少数。
D、生活中经常遇到烦心的事,但是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尽快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
彩斑斓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的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
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念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