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文章具有想像力、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3.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过程中讲求方法与习惯,通常的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指:在阅读中自觉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达到阅读的效果。其中“画”,就是指边读边在书上画,不必抄写,实际上就是用圈点法精读。此后对所画内容体味,隐性思考,不必表达,只要求心里有所领悟就达到了目的。
教学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
二、走近文本。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
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
~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訢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訢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
~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1
~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2)圆明园
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物。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院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3).生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è)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四、走进文本
1.重点精讲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然后讲耗费劳动之巨。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2.写法精讲
本文是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烧毁了圆明园的罪行的愤怒的谴责。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的:其一,高度评价圆明园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作者以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其二,对毁坏这座艺术宫殿的侵略者进行了愤怒的谴责。作者把法兰西与英吉利比作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仔细品味本文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包含着的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侵略者罪行的谴责,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3.难点精讲
(1)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2)为何说从此文中可以看到作者雨果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能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他的言论。如果雨果有一点奴颜媚骨,迎合巴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可能仗义执言。雨果是在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本来是判然分明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明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由此可见,雨果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五、走出文本
探究思考: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六、结语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
以书信的格式给雨果先生写封信,谈谈你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八、板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圆明园——赞美——奇迹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侵略者——讽刺——强盗
附:给雨果爷爷的一封信
尊敬的雨果爷爷:
您好!
读完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使我很受感动: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冷静性,不盲目去追求巴特勒上尉的欢心,而是以一颗公正的心去对待巴特勒上尉他们的行为。你的立场鲜明,就是人类的立场;您靠自己极有力的讽刺,去讽刺了巴特勒他们野蛮无理的行为。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雨果爷爷,知道吗?读到这两句,我有一种悲伤感:您的评价使我想起现在圆明园的残状。一片废墟,建筑群倒乱,里面什么也没有。想想当年,圆明园何等壮观,亭台楼阁,山山水水环抱,集各地风景于一身;里面是一座皇家博物馆,经典著作、琴棋书画样样具备。您不是也说过:“即使把我国(法国)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吗?可见我国的这座“万圆之园”是多么的优秀。在这文中,你不是也说明过吗?说建筑师如同诗人,建造了多个梦。这句多么的形象。圆明园就是梦,那梦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大,把整个世界都装进去了;人在其中是飘飘欲仙的感觉,是神秘的感觉。雨果爷爷,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如果圆明园保存至今,您说它会不会是世界第九大奇迹。我想它会的,因为它集中了一个文明古国的智慧和创造性,它是亚洲文明的代表。
可这大得如一座城市的奇迹,却被两个强盗给糟蹋了----两个不知耻的强盗。雨果爷爷,您的这个比喻太好了,简直比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还要好。强盗!他们就是强盗!他们这两强盗看见我们喝醉了酒就来抢、就来偷,他们除了这点本事还会什么?在他们看来,我们是地地道道的野蛮人,他们才是地地道道的文明人,他们这“文明人”竟干出这般事来,简直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可这能怪人民吗?人民是永远没错的,糊涂的是政府。雨果爷爷,知道吗?您的心愿(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没有实现。您那个政府厚颜无耻,还把战利品公开拿出来拍卖。雨果爷爷,您觉得这政府会有多大前途呢?是长久?还是短暂?不管怎样,我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就是圆明园要开始维修了,要把它维修得像以前一样。您高不高兴呢?可它只能是一个永久性的赝品。
此致!
敬礼!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