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表格式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表格式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0 19: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阿长与山海经》
2014年





八语组


【教学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个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法指导】
先分析题目,然后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内容;阅读记人写事的作品,分析行文的感情线索,无疑是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本文在写人记事上有不少可借鉴之处:如先抑后扬对比反衬方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再如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展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等,这都为我们写记事写人的文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讲美女蛇故事的人是谁?(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她知道许多事情,懂得很多道理。
对于鲁迅来说,他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情感吧。二、检测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了解作者及课文出处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独立做学案1-3题(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áng( )急
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
⑤疮(
)疤
⑥憎(
)恶
⑦孤孀(

⑧惊骇(

⑨渴慕(

⑩针灸(

⑾疏懒(

⑿震sǒng( )⒀诘( )问
⒁pī 雳( )
⒂ 掳(
)掠(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恶:
薄:
帖:
空:(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三、合作探究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了哪几件?2、从这些事中你可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这是什么写法?长妈妈又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合作交流答案,讨论疑难问题。四、课堂交流展示。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八件事(1)名字的由来
(2)有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元旦的古怪仪式(5)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6)讲长毛的故事(7)谋死我的隐鼠
(8)为我买来《山海经》。详写了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2.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讨厌—敬意—憎恶—敬爱
欲扬先抑3.很不幸,但希望一生平安,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底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一个人。五、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本文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并善用细节突出人物特点,人物形象鲜明。既然文中写了对阿长的憎恶厌烦,为什么作者46岁时还对已辞世30年的阿长念念不忘呢?(学生议论发言后)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书是阿长买的,阿长为孩子倾注的心血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所以阿长是值得作者纪念的。六、课堂检测1、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B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B.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C.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姆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琐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哀
)( 慕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模 
)3、选词填空。我想我________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________不放炮,________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也、又、更)4、本文对长妈妈的刻画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①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②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动作描写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
1、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朗读19—29段探讨下列问题,完成学案自主学习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思考: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
经过:
结果:三、合作探究1、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明确:用了先抑后扬;抑的是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扬的是“逼我”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2、重点研读
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明确:“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明确: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明确: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明确:表达作者对童年、阿长的怀念。(5)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称鲁迅“哥儿”,说明阿长有爱心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她无文化。买来《山海经》说明她乐于助人。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明确:对阿长崇敬和怀念;作用是点明中心4、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明确: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四、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学生质疑补充五、课堂小结这篇回忆性散文,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就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阿长的这一片心血,深深打动了作者。他对长妈妈的感激变成了永久的怀念。六、拓展延伸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七、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厌烦——敬意——憎恶——敬佩
欲扬先抑【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