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设计理念:
1. 多媒体课件展示桥梁图,让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直观效果较好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2. 通过初读、精读、研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3. 问题设置分层次,教师参与问题讨论,在平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精神。
课前准备:
1. 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桥梁图片:梁桥、拱桥、吊桥,各选几幅,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也可收集一些纸张桥梁图片(任意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作者介绍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
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如《中国古桥与新桥》,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三、欣赏石拱桥图片,初步感知石拱桥的特点。
四、整体感知
归纳每一节的要点。
1、石拱桥的外形
2、石拱桥的结构
3、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4、赵州桥的历史
5、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6、卢沟桥的特点
7、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8、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9、中国石拱桥成就取得的原因
10、解放后石拱桥的新发展
五、合作学习
1.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章从第③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①、②段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第①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②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
3、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对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释是:先写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而且从内容上是承上一段而言。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又引领下文。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因而“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们来确定它们的递进关系。
4、第③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
文是什么关系?
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关系:概括──具体。
5、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6、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
例子有赵州桥和卢沟桥。
7、石拱桥取得光辉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⑴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⑵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⑶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8、解放后中国石拱桥有哪些新发展?试举例说明。说明了什么问题?
⑴1961年云南的“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⑵“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
⑶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这些新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9.本文的说明顺序
师:说明文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10.主旨探究
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六、作业超市
1、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的资料,从不同角度(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有特色的桥建立小档案。
2、想象你心中未来的桥,把它画出来,准备向同学们汇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