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09: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16、《大自然的语言》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3.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二、自主学习
初学课文,解决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熟读课文。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 )育 翩( )然 销声匿( )迹 农谚( )
风雪载途( ) 连翘( ) 衰( )草连天
b.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1】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2】愿意是不公开话讲,不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
【3】风雪满路,遍地的意思。( )
【4】草木萌发,生长和枯死。( )
c.了解作者
d.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谚言
三、合作探究
1.什么叫物侯和物侯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6.以上几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四、小组展示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内容要点
一、合作探究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展示
三、拓展延伸
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