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09: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投影出示:一组关于克隆的图片
板书课题及作者
并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交流预习所得
1.作者简介
生物学家谈家桢 复旦大学教授,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
2.生字词
繁衍(y?n) 囊胚期(náng pēi)
蟾蜍(chán chú) 蝌蚪(kē dōu)
鄞县(yín) 性腺(xiàn)
胰蛋白酶(yí méi) 分泌(mì)
濒临(bīn) 孵化(fū)
多音多义字
zu? 一撮 qiè切实 chù牲畜

cuō 撮合 qiè 切割 xù 畜牧
词语积累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旧式的狭长桌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神通,宗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接纳:接受。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夭亡:短命,夭折
事先:事前。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三、整体把握
投影问题:
1.什么叫“无性繁殖”、“克隆”?
2.在“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部分里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3.哪年哪月克隆绵羊“多利”诞生了?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学生交流,明确:
1.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叫无性繁殖。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投影: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2.鱼类: 1979年克隆鲫鱼、鲤鲫鱼;
两栖类:1960年、1962年克隆爪蟾蜍;1978年克隆黑斑蛙。
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克隆灰色小老鼠。
3.1996年7月5日世界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利”诞生了,说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的原因:
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证明……;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4.三个方面
(1)可有效的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2)可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3)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亮点追踪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1、克隆的含义(释义)
2、克隆的实验(探索)
3、克隆的发展(发展)
4、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利用)
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紧接上题,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