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1 09: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1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说明的内容
3.理清短文的说明顺序
4.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一、知识链接
? 1、题目解读
“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 2、走近作者
? 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 3、相关资料
?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鸟臀 (2)褶皱 (3)潮汐
(4)劫难 (5)追溯 (6)遗骸
2.解释词语。
? (1)遗骸:
(2)追溯:
? (3)劫难:
(4)致密:
?? (5)天衣无缝: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 (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 (3)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
三、合作探究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4.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你能找出本文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
  


四、课堂展示
五、课堂小结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2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一、复习重要字词
二、合作探究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5.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你赞成哪一种?




三、 课堂展示
四、 拓展延伸
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